養娃也分“等級階層”,三流父母端着,二流父母陪着,一流父母…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一番作為,在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父母們對孩子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

但常能聽到父母抱怨:我把所有心血都傾注在孩子身上,為什麼孩子老是達不到要求呢?

可很少有父母主動反省,在養娃的過程中,自己究竟帶給孩子多少實質性的幫助,和正確的引導……

小孩子的“惡習”多於父母習慣有關,想改先“自省”,學做一流父母

小雨是一位家庭主婦,自從孩子出生後就專職做了全職媽媽陪娃成長。

兒子俊俊上幼兒園後,小雨原本以為可以省心不少,但想不到的是,俊俊上學後就闖禍了,幼兒園跟人相處的過程,俊俊特別喜歡動手打人,幼兒園的老師為此事已經找她説過幾次了,被打的小朋友的家長意見也很大。

養娃也分“等級階層”,三流父母端着,二流父母陪着,一流父母…

為了糾正兒子的“惡習”,小雨對俊俊是打過、罵過、道理也講過,可就是一點用都沒有,俊俊在幼兒園裏依然“我行我素”。

老師説如果俊俊再打人,就要被勸退了。

為什麼俊俊有“暴力傾向”?瞭解的人都知道這跟小雨的行為有關。

長期帶娃的生活讓小雨覺得單調又乏味,很多時候負面情緒得不到釋放,不知覺就將壞脾氣轉移到了兒子身上。

譬如:兒子不乖乖吃飯,打翻了飯碗;玩了玩具沒有主動收拾,這些不乖巧的行為都會惹怒小雨,繼而對俊俊“動手”。

即便是小雨動手的力道不大,但留在俊俊心目中的“陰影”也不小,久而久之,俊俊也有樣學樣,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養娃也分“等級階層”,三流父母端着,二流父母陪着,一流父母…

分析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經常會如案例中的父母一樣,犯着不同類型的錯誤,孩子也在我們的行為習慣模式中,逐漸受到影響。

很多父母覺得,最好的養育方式就是陪伴孩子成長,可你卻不知道,單純的陪着同樣“於事無補”,只不過相對於“擺架子”父母高了一階罷了,對孩子的實質幫助實則很小。

父母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習慣“端着”的父母會讓孩子害怕恐懼,習慣“陪着”的父母會讓孩子陋習盡學,而唯有一種父母最聰明,那就是“榜樣爹媽”,不知道你做到了嗎?

養娃也分“等級階層”,三流父母端着,二流父母陪着,一流父母…

養娃也分“等級階層”,三流父母端着,二流父母陪着,一流父母…

有句話是這樣説的:孩子就像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身上的優缺點常常都能在孩子身上找到。

孩子始終是在模仿父母的行為,父母那些“無意識”的言語和行為反而會給孩子帶去更深的印象,從而“繼承”到。

所有,如果父母們自己都是不求上進的人,又怎麼能指望養出一個有上進心、願意努力的孩子呢?在養娃的問題上,並不是“陪着”就夠了,我們把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分為三個“階層”:

三流父母:“端着”

有些父母把孩子生出來之後就不管了,直接把孩子丟給老人帶,下班回來就以“累”為藉口,躲進卧室裏看手機、玩遊戲。

還有些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必須什麼都聽自己的。一旦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就認為孩子“不聽話”。

對於“完全放養型”和“權威型”的父母,我們統統歸納到三流父母行列,這一類父母要麼對孩子不理不睬,要麼要求孩子“言聽計從”。

養娃也分“等級階層”,三流父母端着,二流父母陪着,一流父母…

二流父母:“陪着”

有些父母對孩子相對比較上心,自己也經常帶孩子。但他們陪着孩子的時候,大多數時間是在自己玩手機或者做自己的事情,對孩子的關注和回應不夠。

還有,現在不乏很多全職主婦為了能有更多時間陪伴孩子,辭去工作在家裏做家務、帶孩子。但有一部分全職媽媽整天操持於家庭瑣事,雖然每天都在陪孩子,但卻不夠“用心”。孩子大了之後,還會覺得媽媽“一無是處”。

父母雖然“陪着”,但陪伴質量不高,對孩子的成長也沒有多大幫助。

養娃也分“等級階層”,三流父母端着,二流父母陪着,一流父母…

一流父母:做孩子的榜樣

而什麼是最高“等級”的父母呢?就是那些願意“以身作則”的父母。他們深知“榜樣的力量”,會用自己的行為對孩子做“無聲”的教育。

守着孩子做作業,讓孩子努力學習,不如讓孩子看看你是怎麼努力工作的;與其在語言上要求孩子有禮貌,不如讓孩子看看你是怎麼對待長輩的。

孩子總是受到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孩子眼裏,父母是什麼樣的人,孩子就會不自覺的模仿,最終成為像父母一樣的人。

養娃也分“等級階層”,三流父母端着,二流父母陪着,一流父母…

所以,各位父母們,僅僅“陪着”是不夠的,而是要成為孩子的榜樣。只有自己變得更優秀,孩子才會變得更優秀。

您是否達到了“一流父母”的標準呢?歡迎留言交流您的育兒心得吧。

ps: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4 字。

轉載請註明: 養娃也分“等級階層”,三流父母端着,二流父母陪着,一流父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