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表示,娃有這些行為要下狠手打,越大越管不了

在老一輩的教育中,“棍棒”教育都是很普遍的,哪怕是送到學校,囑咐老師的也是“不聽話就打”,可以説教育方式比較的野蠻直接。
但隨着教育方式的改變,家長們越來越注重通過心理建設,來教育孩子,基本上很少動手打孩子,甚至有些呵斥兩句都心疼。
李玫瑾教授表示,娃有這些行為要下狠手打,越大越管不了
而且因為大家都在呼籲通過溝通來解決問題,去和孩子交朋友,不要再打孩子,所以有很多家長都陷入過“教育焦慮”,一邊是育兒圈呼籲不讓打孩子,一邊卻是孩子成長上的各種小毛病,再加上現在老師也不敢嚴厲管教孩子,似乎有些孩子脾氣被慣得有些無法無天了。
李玫瑾教授表示:娃有這些行為要下狠手打
每一個家庭每一位父母,包括每一位孩子的成長,都是存在很大的區別,大方向上我們不主張父母打孩子,因為對孩子成長弊大於利。
李玫瑾教授表示,娃有這些行為要下狠手打,越大越管不了
但是家長有時候也不能太死板,教育方式從來沒有説是固定的,要學會靈活去應對,每個孩子都會犯錯,他們的脾氣性格也都不一樣,對於一般小毛病,我們自然是通過説教溝通來糾正孩子,但遇到一些過線的行為,該教育就教育不要心慈手軟,都是為了孩子好。
李玫瑾教授就曾説過,孩子的有些行為父母要嚴厲一些,哪怕是打也要去糾正,不然孩子越大越難管教,到時候你後悔都來不及。
李玫瑾教授表示,娃有這些行為要下狠手打,越大越管不了
娃有這些行為要下狠手打,越大越管不了
第一,孩子為達目的要挾父母
“不給我買,我就不起來”“不給我買,我再也不喜歡你了”,孩子有時候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用要挾的方式來脅迫父母。
就像是孩子躺在地上撒潑打滾,不給買就不起來一樣,父母要堅守住自己的底線,用明確的行為告訴孩子,你這種行為是不對的,是不會被滿足的。
李玫瑾教授表示,娃有這些行為要下狠手打,越大越管不了
如果父母仍舊溺愛孩子,那麼孩子的需求和慾望只會無限放大,變得越來越不滿足,將來有一天父母不再能滿足他的時候,他不僅不會感恩,反而會埋怨父母,變得自私自利不知好歹,所以面對原則性問題,父母的教育要強硬一些。
第二,不尊重父母老人,開口罵人
商場內看到過有個孩子,因為媽媽在試衣服,沒有及時給女兒買冰激凌,就被女兒拿腳一直往腿上踹,而媽媽則一直無動於衷,最後還是爸爸看不下去,上去給了孩子一腳才安生。
李玫瑾教授表示,娃有這些行為要下狠手打,越大越管不了
還有因為爺爺拿遙控器換了台,孫子因為看不到動畫片,就辱罵爺爺甚至動手打人,而爺爺不僅沒不高興,反而及時給孫子換台。
我們説一個人文化水平的高低,看的是這個人的能力,但道德素質的高低,卻是一個人最基本的品格。如果我們的孩子有出現目無尊長,説髒話罵人的情況,一定要嚴厲地去管教,這不僅僅是家教的問題,甚至影響到孩子今後的品德素質。
李玫瑾教授表示,娃有這些行為要下狠手打,越大越管不了
第三,任性小脾氣,傷害別人撒氣
有的家長比較寵愛孩子,經常一些小脾氣都會去包容,但結果反而是養出了“熊孩子”,孩子不講理家長也不講理,這種人實話説走到哪裏都被人討厭。
而且這類孩子,喜歡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上,例如故意撕毀別人的作業本,故意破壞別人的玩具,這種行為和背後的情緒表達是很危險的,孩子沒有規矩,不知道是非對錯,將來很有可能會走上犯罪的道路。
李玫瑾教授表示,娃有這些行為要下狠手打,越大越管不了
面對這些尖鋭的成長問題,柔和的教育方式效果不大的話,該嚴厲就嚴厲,該動手就動手,現在你不去管教,將來孩子摔了大跟頭,後悔的不只是孩子,還有父母自己。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孩子的成長需要樹立起規矩,從他三歲開始到六歲,是立規矩,瞭解是非對錯的重要時間段,父母要及早地引導孩子,教會孩子哪些是基本的應該尊重的秩序。
李玫瑾教授表示,娃有這些行為要下狠手打,越大越管不了
同樣的哪些行為是好的,但哪些行為是不對的,學會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學會通過溝通和爸爸媽媽解決問題,學會在對的方式內提出自己的需求。
孩子成長這條路上,不僅是孩子需要引導教育,父母也需要學習進步,去了解孩子去走進孩子內心,用切合實際的方式去陪伴孩子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8 字。

轉載請註明: 李玫瑾教授表示,娃有這些行為要下狠手打,越大越管不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