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如果要説寶寶最依賴誰,大多數情況下那肯定就是媽媽了。
因為從他出生開始,媽媽就時時刻刻在身邊,餓了有奶喝,尿了拉了有人換紙尿褲,在媽媽的懷抱裏睡覺有種尚在子宮中的安全感。
但對大部分寶寶來説,能如此享受的時光並不長。因為壓力太大了,很多寶媽產假休完後就要回到職場,此時必定要接受其他養育者,
這對習慣了媽媽帶的寶寶來説是種考驗。
一歲以內的考驗是生活細節的改變,一歲以上的考驗是思念,因為他已經能認出媽媽了。
與此同時,對媽媽來説,能被寶寶思念着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寶媽出差一個月,回家後寶寶激動成表情包
前不久,有位90後寶媽分享了一段暖心經歷,因工作原因出差一個月,回家再見15個月的寶寶時,娃的反應讓她感動良久。
自從休完產假她就回去上班了,一直有婆婆幫忙帶。寶寶平時也很黏她,上班時見不到人,但下班回家每次都要媽媽抱抱。
説實話,這次到外地出差這麼久,自己心裏也有點沒譜,但為了掙錢給寶寶更好的生活,沒辦法。
出差過程中也是十分想念寶寶,
每天晚上都會跟婆婆視頻看寶寶
,想着孩子會不會因為自己不在身邊而難過,於是為了彌補愧疚的心理,回家前給寶寶買了很多玩具。
剛走到家門口附近,就看到婆婆抱着孩子站在門口。
寶寶一看到是媽媽回來了,瞬間變得很激動,一臉的“難以置信”和歡喜,小手直直地伸出來想要媽媽抱抱。
小小的臉上完美呈現了從“驚”到“喜”的全過程,
都激動成“表情包”了。
媽媽急忙將這一幕記錄下來,但她也沒想到娃的反應就這樣在網上走紅了。
很多寶媽表示酸成了“檸檬精”,評論稱自己的寶寶三個半月了還不能認出自己,看到這位寶媽被寶寶激動地認出來,感覺幸福極了。
説真的,現實中很多寶寶見到許多未見的媽媽,第一反應都是大哭,或者拒絕抱抱,這個寶寶之所以能火,
在於他擁有穩定的“安全型依戀”。
關於寶寶的依戀類型:
這種説法來源於安斯沃思根據陌生情景法的研究,除了安全型依戀,還有幾種其他類型。
先來説説最好的安全型依戀,這一類型的嬰兒比較常見,主要表現為媽媽和自己在一起的時候就表現得十分有安全感,很開心,而當媽媽離開就煩躁。
這類寶寶如果感到不安,就會選擇進行身體接觸,來撫平自己的憂傷。但當媽媽回來時,他們也能較好地接受和適應。
迴避型依戀表現為
和媽媽分離也很少悲傷
,媽媽就算是想引起他們的注意力也很難,他們根本不理睬。
拒絕型依戀的寶寶,當媽媽在場時會緊緊依靠,不去進行自己的探索行為,而當媽媽不在身邊時會感到非常悲傷,媽媽回到身邊時也會拒絕發生身體接觸。
紊亂適應不良型依戀的寶寶,會表現得反覆無常,這種矛盾的行為其實也是寶寶缺乏安全感的體現。
安全型依戀是最適合寶寶的狀態
,表明寶寶心裏有一個安全基地,媽媽在身邊的時候就會安心地探索未知的角落,更有自信。
如何培養寶寶的安全型依戀?
要達到這一目的,需要日常多下工夫,寶寶是很敏感的,能直接察覺到父母的付出和關愛程度。
首先就是媽媽要給寶寶有效的陪伴,經常用快樂的情緒感染寶寶,多做親子游戲、和寶寶互動,
儘量避免邊看手機邊陪伴孩子,做到全心全意。
其次要避免經常更換照顧寶寶的人,儘量只有兩個或三個一起照看寶寶的人,經常更換不適合寶寶培養依戀感。
最後要説的是,想讓寶寶養成安全型依戀,爸爸的參與也很重要,共同陪伴更有利於寶寶健康成長。
如果只是媽媽在照顧孩子,可能會形成一種爸爸缺席的感覺,對寶寶以後的成長也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