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有3種行為時,一定不能打,現在看到還來得及

俗話説:“3歲看大,7歲看老。”寶寶生命的頭幾年,是他們最神秘,也是最重要的時光,初為人父母,以為孩子吃飽喝足就是他們的全部,其實,遠遠不夠。
你知道嗎?0~6歲是孩子的敏感期,也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他們往往會迸發出驚人的力量去學習和探索外界事物。
當然,6歲以下的孩子往往也是最調皮的階段,稍不注意就在背地裏作妖,一刻也不能閒着。
如果家長能夠把握好孩子在敏感期的行為規律,並加以科學引導,那麼孩子一定會更加健康成長。下面這3點讓你正確認識孩子的敏感期,爸媽們趕快來看看吧。
當孩子有3種行為時,一定不能打,現在看到還來得及
1、孩子喜歡模仿身邊人的一舉一動
很多父母會發現,自家小孩在2~3歲時,喜歡模仿,有時會模範爸爸媽媽的一舉一動,也會模仿周圍小朋友的一舉一動。
其實,模仿是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方式,他們在不斷模仿的過程中,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那麼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最好做到以下兩點:
很多家長總覺得孩子太調皮,要知道,正是孩子通過這些模仿行為,才能學會更多本領和智慧,而且他在模仿中探索,還能讓自己身體動作變得協調、靈活。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提出:
兒童可以通過觀察、閲讀、聽他人講述來學習模仿人類的行為。
所以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就要從自身做起,給孩子樹立榜樣,因為父母的言行方式在幼年的意識中留下的印象。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會在未來漫長的一生中發揮重要的影響。
當孩子有3種行為時,一定不能打,現在看到還來得及
2、孩子容易發脾氣、哭泣
所謂秩序敏感期,就是指孩子對環境中的物體的位置以及活動安排次序非常敏感,這個時期的孩子就像個火藥桶,稍不對勁,分分鐘就炸裂。
因為對於孩子來説,當他所熟悉的環境遭到破壞,她們就會無所適從,就會因為無法適應環境而哭泣,甚至大發脾氣。
那麼,寶寶發脾氣時,如何安慰才有效呢?
孩子眼裏無小事,破解的方式就是接受孩子追求一致,尊重他們的習慣,儘量的讓他們心態穩定,規律生活。
當有衝突發生時,可以試試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帶他去另外的場所,讓娃觀察小動物,當他注意力被轉移時,情緒就會好轉很多。
當孩子有3種行為時,一定不能打,現在看到還來得及
3、孩子開始重複説別人的話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的橋樑,當孩子在3、4歲學會説話後,會經歷一個語言的爆發期。
這個時候,他們會模仿大人説話,會重複別人的話,喜歡刨根問底問十萬個為什麼,當然令無數家長最頭疼的,是發現孩子喜歡説一些粗話,如“壞媽媽”“臭爸爸”“笨奶奶”之類的語言。
家長不要這種情況視為洪水猛獸,認為孩子沒有教養,更不要發脾氣。
因為孩子的世界很簡單,當他發現某種語言新奇且有力量時,就會不停地説,也許在大人眼裏是粗話,對於三歲的孩子來説,講粗話意味着孩子的敏感期來了。
如果家長對此感到很苦惱,不妨這樣做:
要知道孩子講粗話,一定是從哪裏學來的,儘量在源頭上予以隔絕,讓孩子減少講粗話的機會,如果發現周圍人在孩子面前説粗話,最好提醒他們,不要在孩子面前説不雅的話。
反省自己是否當着孩子的面説過粗話,因為你是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所以你在孩子面前有講過粗話,就立即改正吧。
當孩子有3種行為時,一定不能打,現在看到還來得及
剛出生的孩子就像一張純淨的白紙,這張紙將隨着孩子的成長變得五彩斑斕。儘管處於敏感期的孩子,調皮起來往往不受控制,讓人十分惱火。
但父母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也就那幾年,所以家長要在孩子最依賴父母的時候,懷着極大的耐心去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理解他們,陪孩子一起度過敏感期,給孩子足夠的尊重與等待,孩子才會得到更多的陽光。
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有安全感、有創造力的優秀兒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96 字。

轉載請註明: 當孩子有3種行為時,一定不能打,現在看到還來得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