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開心果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當媽後,有一種尷尬,叫做——來大姨媽了,還一不小心,被孩子給撞見了。
那一刻,寶媽尷尬得,恨不得立馬給孩子抹去這段記憶,尤其是,對面這位,還是男孩子。
“媽媽上廁所怎麼流血了?”3歲寶寶好奇提問,寶爸的回答亮了
説一件讓人尷尬到摳腳趾的事情。
果媽前兩天去朋友米媽家做客,她家有一個3歲大的兒子,叫大米。到了午飯時間,開心果和大米早早地坐好等待吃飯。桌上有一道蝦,開心果撒嬌,想要果媽給她剝一個,於是,便滿足了她。
大米看到後,立即起身去喊正在上廁所的媽媽。然後忽然聽到大米的哭聲:“媽媽,你上廁所怎麼流血了,你是不是生病了?”大米聲音太大,想裝聽不見都難,何況桌上還坐着果爸和米爸兩位男士,尷尬得不得了。
米媽本就是個臉皮薄的,瞬間臉都紅了,不知如何安撫兒子,更不知如何解釋。
這時候米爸淡定地將大米抱到懷裏,對大米説:“乖兒子,媽媽肚子裏有個小房子,是你之前住過的。裏面沒寶寶住的時候呢,每個月都要排一次毒,清掃一次垃圾,這個血其實就是紅色垃圾而已。”
大米聽完之後,心情好多了。不想,米爸又開口道:“身體將垃圾清理出去的時候,你媽媽其實挺疼的,所以,為了媽媽每個月垃圾清理更乾淨,我們這幾天要保護好媽媽,可以嗎?”
大米聽完連忙點頭,然後爬到凳子上,給媽媽剝蝦去了。
原本尷尬的我們,絲毫不尷尬了,果爸朝米爸豎起了大拇指。果媽也覺得,米爸這樣的回答,實在是太讚了!不但讓孩子聽懂了,而且,我們大人也都不覺得尷尬了。
孩子處在不同年齡段,家長可用不同的方式,去引導孩子1、3歲以內,簡單“因果式”引導
3歲以內的孩子,對“大姨媽”並沒有太多概念,最多就是好奇。這時候,家長沒必要給孩子解釋太多,只要告訴孩子,一些簡單的“因果關係”。
就如米爸一般,告訴孩子,因為有一個房子,需要每個月打掃身體才能健康,所以,孩子也就懂了,不會再糾結。然後,還在孩子心裏種下了一顆“疼媽媽”的種子。
2、3-10歲,利用繪本“知識性”引導孩子在3歲開始,逐漸有了性別意識,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開始對開始進行一些“知識性”的引導。
在知識性的引導上,家長可以在網上自行搜索一些資料,也可以購買繪本,讓孩子全面性地去了解相關的知識。
開心果也3歲多了,果媽買了一本《我們的身體》,讓開心果對性別、身體有更全面、深入的瞭解。
這本書中,講解寶寶是如何出生的,還模擬了寶寶在羊水裏的模樣。除了性別,還有我們身體的構造、器官等等,讓孩子能夠更加懂得自己身體的構造,知道該如何保護自己等等。孩子在這個年齡段,瞭解這些生理知識,他們便會知道:大姨媽(包括書中講到的上廁所等)就和我們日常喝水吃飯一般,是一件非常尋常的事情。既然尋常,就不會因此而覺得羞恥。
這種生理知識性的引導,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説,實在是太重要了。
3、10歲以上,分性別引導
現在孩子,都比較早熟,雖然10歲還沒有到達青春期,但是,部分女生卻已經進入了青春期,迎接大姨媽了。
因此,這個階段,家長便要開始分性別進行引導。
首先,是女孩。
女孩的引導,主要分兩方面,一個是衞生引導,一個是心理引導。
衞生引導,便是提前教女孩,大姨媽是什麼模樣,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衞生巾該如何使用等等。寶媽們自己也是過來人,這一方面的引導,相信還是可以做到的。
心理引導,便是讓女孩不要有心裏負擔,讓孩子知道,這是一件非常尋常的事情。
然後,男孩也需要引導。女孩子來大姨媽,關男孩子何事?
其實在學校裏,也有不少尷尬事情,比如男孩子看到女孩子弄髒了衣服等等。
寶媽要教會男孩子: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男孩子沒有,很幸福,但是女孩子在這個時期,是比較脆弱的,男孩子要懂得體諒。
開心果媽媽寄語
在果媽那個缺乏性別教育的年代,一提到大姨媽,不但男孩子會鬨笑、害羞,甚至女孩子之間,都不好意思討論太多。這,其實是錯誤的。
越是不提,對孩子的傷害,越大。
因此,果媽希望,家長們可以在孩子合適的年齡,對孩子進行合適的性別教育,這才能讓孩子的心理、生理發育,都更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