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理中丸可以説是中成藥裏的“純爺們”了,為什麼這麼説?我們看看它的組方。張仲景創立的“理中湯”,它的藥物組成全是純陽的熱藥:人蔘、乾薑、白朮、甘草。這個方子用到宋代,又增加了附子,就是現在的附子理中丸。
附子是什麼?《本草正義》裏形容説:“其性善走,故為通行十二經純陽之要藥,外則達皮毛而除表寒,裏則達下元而温痼冷,徹內徹外,凡三焦經絡,諸髒諸腑,果有真寒,無不可治。”
圖片由院方提供
附子顯然是“男人中的男人”,所以它的最好治療對象是陽氣不足、陰氣過盛帶來的問題,這種人的典型症狀就是極端地怕冷,特別是腹部。
一個得了消耗性疾病的病人衰竭到最後,肚子往往是陷下去的,醫學上稱為“舟狀腹”。這個時候一般都傷了元氣,很難恢復了,因為它的“後天之本”——脾土已經不足到不能支撐腹部這個所轄之地了。
脾土是至陰的,所以它主管的這個地方——腹部,是最容易因陽氣不足導致虛寒的。它的虛寒程度也要比其他部位嚴重,否則不會用上附子這個“温藥中的温藥”、“男人中的男人”來温補脾胃的陽氣了。
這種脾土虛寒的表現首先是腹瀉,常年大便不成形,瀉出來的東西經常是吃進去的原形,中醫叫“完谷不化”,就是糧食原樣排出了,好像胃腸一點消化作用都沒起,怎麼進來的就怎麼出去。而且肚子怕冷,即便是個胖子,一邊出着汗,一邊還得護着肚子,即使是夏天,進了有空調的房間一會兒,可能就要去瀉肚。對這種病,目前沒有特效藥,服用附子理中丸卻可以達到改變虛寒怕冷體質、減緩發作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藥有寒熱之分,所以對症下藥尤其要注意。因為附子理中丸是主治寒性疾病的中藥,所以性偏熱,因此如果是脾胃虛寒症,一般不易上火,但如果是陰虛火旺,就不能服用附子理中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