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甥快7個月,是一個吃飽就睡、睡醒再吃、不哭不鬧的“暖寶寶”。當然,即使這麼好帶的寶寶依然時不時地讓新晉寶媽寶爸身份的姐姐、姐夫感到手足無措。比如哭的時候到底該不該抱孩子呢?聽説哭是在練習肺活量,那就讓他哭一會吧,但是,又聽説哭多了孩子又會缺乏安全感,影響以後的心理發育。到底該怎麼辦?再比如,4個月開始,娃娃開始吃手指,時不時地吮吸手指並且感覺非常享受,但是這個行為太不衞生了,我要不要阻止他呢?還比如,現在奶粉的配方越來越接近母乳了,既要兼顧家庭又要兼顧工作的寶媽又忙不過來,母乳餵養真的有必要嗎?
我的微信裏幾乎每天都會接收到來自姐姐的諸如此類的問題,新晉寶媽們彆着急,咱們一起來看一看處於0-1歲嬰兒期的寶寶到底該怎麼養!
我們總覺得嬰兒期的寶寶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吃喝拉撒睡,好像什麼也不懂,只是在被動接受,其實不然,作為萬物生靈中的一員,為了能夠順利長大,嬰兒還是有很多天生自帶的能力,比如吮吸母乳、不舒服會哭鬧等等,不僅有這些“求生本能”,他的心理發育也十分複雜呢。
嬰兒期是人生的開端,而且是人的一生中生長髮育最迅速的時期,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對人生的意義都非常重大。這一時期的孩子該如何養育呢?由北京大學精神衞生研究所兒童精神科醫生和家庭治療師、北京大學臨牀心理中心辦公室主任林紅老師所著的《父母與子女的心理輔導:呵護孩子心靈成長》對嬰兒期孩子的養育做出了討論。
嬰兒期孩子養育常見誤區
1.怕傷到孩子,給孩子戴上手套
剛出生的孩子皮膚比較嫩,寶寶的指甲比較薄又比較鋒利,一不小心就會抓破自己的皮膚。大人害怕寶寶傷害到自己,就給寶寶戴上了手套,其實戴手套的行為反而是限制了寶寶的認知發展。剛降臨的寶寶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活動方便的手則成為了寶寶探索世界的途徑,對於寶寶來説只有觸摸到、品嚐到、看到才會認為這個事物真實存在,才會對這個事物建立直觀的認識。
2.孩子哭就抱孩子,真的容易把孩子抱淘氣?
我外甥出生以後頗得大家寵愛,但在哭的時候有經驗的長輩們顯得有些“狠心”。當排除孩子因餓肚子或者排泄的原因不舒服而哭鬧之後,有些長輩會説:“哭一哭吧,練肺活量呢。而且你也不能總抱,這會給抱淘氣了,以後就放不下了。”我姐猶猶豫豫時,我對這種説法表示嗤之以鼻。
嬰兒完全依賴養育者,並與養育者存在共生關係,安全感的產生和維繫全部依賴養育者。除了吃飽穿暖之外,寶寶是否待得舒服也是對這個世界產生信賴感和安全感的關鍵。嬰兒喜歡與養育者親近,喜歡被養育者抱、輕撫按摩或其他互動。充分的抱、撫會讓嬰兒感到滿足,由此對這個世界產生了安全的認知,使得孩子更加願意探索世界,也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自己沒時間照顧,便由姥姥、奶奶輪流養
我的另一個外甥女目前7個月大,自從媽媽上班後就由姥姥和奶奶輪流照顧。奶奶照顧一個月後回自己家休息,接着再由姥姥接手照顧,姥姥照顧一個月後繼續由奶奶來照顧。雖然這種方法是無奈之舉,但不得不説對孩子的心理發展確實非常不利。從嬰兒的角度來講,不停地變換養育人使他需要不停地適應不同的照顧方式,也無法建立穩定的依賴關係,可能會表現出不安、焦躁,對離別十分敏感等情況。
4.嬰兒很乖,養育者可以放心地讓孩子自己玩
有些寶寶從出生開始就特別乖,睡醒就自己玩,吃飽了又很快睡着,即使醒了沒有大人陪着也能自己玩,這種寶寶簡直就是天使。但你有沒有發現,這樣的寶寶存在感比較低,與愛哭鬧的寶寶相比,與大人互動的機會明顯減少。正如我們前面所討論的,寶寶需要與養育者充分地互動來建立安全感,寶寶通過這些互動與養育者產生黏密關係,這種黏密關係對寶寶未來的人際關係及婚姻中的親密關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所以即使寶寶非常乖,養育者也要主動地與寶寶進行互動。
除了避免以上誤區之外,養育者在養育過程中要認識到以下幾點。
1.孩子總是哭鬧,除了不舒服,很可能是天生的
每個人一生下來就決定了對外在刺激的反應,心理學將其叫作氣質。從嬰兒是否容易教養的角度去區分寶寶可以分為易養型、啓動緩慢型及難養型。易養型是指寶寶情緒好,生活也比較有規律,該吃就吃、該睡就睡、該玩就玩,不輕易哭,哭了也非常好哄,簡直就是天使;啓動緩慢型是指對外界刺激並不十分強烈,雖然不夠活潑也不怎麼愛接觸新鮮事物,但反覆接觸以後倒也能適應,會哭鬧但是也好哄,有要求也比較容易滿足,生活中這種嬰兒比較常見;還有一種是難養型,我們俗稱“磨娘精”,從名字就能感受到這種類型寶寶的難帶。這類寶寶無論是否吃飽睡好,只要想哭鬧隨時都會哭鬧,而且不容易哄好。導致父母帶孩子的積極性受到影響,孩子得不到耐心的照料,脾氣就會更壞,更大聲地哭鬧,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三種類型的寶寶所表現出來的特徵是天生就決定的,是夫妻兩人共同創造出來的,無論怎樣都不能怪到寶寶身上,作為父母能做的就是無條件接納,然後給寶寶足夠的耐心、足夠的愛心,給予寶寶無微不至的關愛,使寶寶充分感受到來自父母和這個世界的滿滿愛意。如果寶寶是難養型,寶爸寶媽更應該同心協力照顧孩子,相互鼓勵寬慰,相信隨着愛的灌溉,寶寶的情緒會慢慢得到舒解。
2.第一個敏感期:口唇期
四五個月開始,寶寶手的靈活度已經足以支撐他找到自己的嘴巴。他開始不斷地將自己能夠抓到的一切東西放進自己的嘴裏,而吃起來最便捷的就是自己的手指。在我的家鄉把四五個月寶寶的手指叫作“四兩蜜”,因為這般大的孩子尤其愛吃自己的手指。我的外甥剛好滿五個月,現在就連睡覺都要把手指放在嘴裏。面對這一場景,通常寶媽的表現是將孩子的手拿出來,因為害怕衞生問題而阻止這一行為。有一個朋友告誡姐姐,現在不阻止將來會一直吃,她家孩子已經上小學2年紀了,還會吃手。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寶寶出生不久就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敏感期,即口唇期。由於這一時期寶寶的身體各處都不能靈活地活動,看不清也動不了,認識世界的最主要途徑就是嘗一嘗,所以見到東西就會抓起來放進嘴裏,感受外界事物不同的口感、不同的味道、不同的硬度等,如果口唇期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未來孩子有自主能力時會進行彌補,如那個小學二年級的孩子還在吃手指,可能就是因為口唇期沒有得到充分的滿足。
3.一定要堅持母乳餵養
母乳餵養是這些年來一直倡導的主流聲音,由台灣醫學團隊出版的《華人育兒百科》就專門對母乳餵養的生理優勢做出了闡述,這裏暫且不表。我們主要説一説母乳餵養的心理優勢。林紅老師在《呵護孩子心靈成長》一書中將母乳餵養看作一場母子間的交流與享受。
造物者的神奇之處就在於創造了很多美妙的安排。嬰兒出生頭幾周只能看清20釐米左右的東西,近了看不見遠了也看不見,而這個距離恰好是哺乳時嬰兒眼睛與媽媽面容的距離。這個機會讓嬰兒將母親與其他人區分開來。同時,在哺乳時,嬰兒小嘴吮吸着媽媽的乳頭,小手撫摸着媽媽,媽媽還不時地與寶寶有眼神的交流、語言的交流,由此散發出來的母愛讓寶寶倍感舒適,這些情況都對寶寶與媽媽建立良好的依賴關係有幫助。
建議廣大新晉寶媽儘量堅持母乳餵養,同時在哺乳時儘量與寶寶多互動,抓一抓他的小手、摸一摸他的頭,多與他微笑、多説一説話,避免邊哺乳便看電視或與其他人説話,以免讓寶寶感到被冷落。
4.接納寶寶的一切
正如前面所説的,寶寶天生就攜帶着不同的脾氣秉性,面對不同類型的寶寶我們父母要迅速進入到父母的角色中,拿出最大的寬容和耐心接納自己的孩子。只有接納才會有良好的心態去照顧孩子。然後新晉父母們要多去學習照顧寶寶的方法,多向有經驗的長輩請教,多聽一些比較權威的課程,用不同的方法照顧不同的寶寶。
林紅老師的《父母與子女的心理輔導:呵護孩子心靈成長》是一本闡述各年齡段孩子心理發育情況、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的書,對父母們提前瞭解孩子心理發展趨勢預測可能面臨的問題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