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緒維 編輯|燕子 圖片|網絡
農村老家有一個習俗,過了六十歲以後兒女都要給父母雙親過生日。生日壽宴,圖的就是人丁興旺、熱熱鬧鬧、團團圓圓這種吉祥喜慶的紅紅火火氛圍。以此為父母祈求福祿、壽福,希望父母年年有今朝、歲歲有今日,祝願父母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身體安康,心想事成,萬事如意,安享晚年、兒孫繞漆等諸如此類祝福的話語。—題記
給父母祈求齊天洪福,延年益壽、歲歲平安,有講究的人家,出嫁的女兒還要給孃家父母納壽課。納壽課也算是當地流傳的一種風俗。納壽課是頗有講究的,一般由出嫁的女兒給父母置辦一身喜慶紅火的大紅衣服,寓意紅紅火火、壓壓陳歲,映射生命像火一樣越燒越旺、越紅火,福祿壽喜延綿不絕。納壽課,主要就是請神靈、拜謁神靈、換人。請神靈、拜謁神靈通俗易通,就是在家中的花堂神位或其他主管壽福神靈神龕前焚香、燒紙錢、磕頭作揖以表內心虔誠、恭敬的態度。所謂換人就是給父母虔誠的向老母奶奶,又叫泰山碧霞元君娘娘(一説是王母娘娘)許下一個心願,用彩紙製作一個栩栩如生紙質形狀的小人,請算命或占卜先生寫上一段文書,裏面註釋曰:某年某月某日不孝兒女某某為父親或母親大人祈福納壽等等云云。然後,擇一個良辰吉日晚上在十字路口將紙質形狀的小人、連同小人西天之路通關打點盤纏銀兩、祈福供奉紙錢一起燒掉,但是納壽課的人不能參與換人祭拜活動,否則就不靈驗了!讓碧霞元君娘娘庇佑父母今後洪福齊天,身體安康,長命百歲,以此衝去壞的運氣、黴運、或隱晦之氣,以期延年益壽。關於民間流傳的納壽課,我沒有深入考究其淵源,也不敢妄加評論其是對是錯、是真是假。有時候,非主流的民間信仰文化對於心靈需要慰藉、寄託的人們來説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內心暗自思忖,這或許是老一輩樸實、憨厚鄉人的一種精神慰藉或思想信仰,我寧願相信它的存在。
立秋後的不幾天,母親來縣城參加外甥的升學宴,臨末了返回老家前,母親私下裏跟我商議説:“今年我生日你們姐弟都不要回家了吧。”母親突然間説這樣的話,我心中頗為疑惑,於是便隨口問母親,為啥已説好的過生日怎麼又不過了啊?母親説,今年天氣人熱,熱得煩躁人,你們都整天忙着工作,再説這不都剛剛見了面,別再來回跑了啊。哎!天下父母心啊,母親總是以這樣角度處處為我們着想。自從我們姐弟三人相繼結婚後一、二十年來,母親內心的想法就是這樣的簡簡單單、真真切切,不摻雜任何託詞或謙讓,心裏想着生怕給我們添加丁點的麻煩,總是捨棄自己的一切想法處處為我們着想。我想這也應該是天下母親鐫刻在骨子裏那份高貴無華、無私大愛的樸實、生動寫照吧!
時光荏苒,星轉鬥移。那熟稔的兒時歌謠,將我的思緒拉回童年。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裏,我問燕子為什麼,燕子説,這裏的春天最美麗。燕子秋去春來,一年年、一茬茬,燕子也不停跟隨季節變遷在南方與北方之間來回遷徙着。但是,老家堂屋出廈前的燕子窩也一直在細雨濛濛的時光宛轉裏靜默着,每次回老家我都特意看看那印記着快樂童年時光的燕子窩。母親説,前幾年,每年春天燕子都準時來咱家安家落户,不知啥原因這幾年不見燕子來了!或許,燕子又在別的地方安了新家忘了這裏吧。説這句話時母親話裏帶着一份淡淡的不捨啊。或許母親無意,但是我已慚愧的感覺,自從工作、結婚後回來的次數就逐漸少了,但母親心裏從沒埋怨過我們。轉眼間,母親也七十有餘了,業已步入老年人的行列。母親的生日怎麼能不過啊?!因最近一直忙於工作,母親生日前幾天我才想起給二姐他們打電話商議母親過生日的事情。二姐戲謔地説我們都商議好了這週六過啊,你這當兒子的才想起打電話,母親的生日沒有放在心上啊,我連忙自圓其説地解釋:“”哪有啊,這不是忙嘛!”
記不太清具體從哪一年開始給父母慶生,父親比母親大三歲,只記得最初是從給父親過生日開始的。現在生活條件都好了,總是覺得父母不愁吃、不愁穿,身體、腿腳相對還算硬朗,臨時還不需要我們特別地照顧,但是我們卻忽視了親情的陪伴啊。結婚後,平日裏我們大都各自忙碌於應酬、單位工作、照料家庭生活、孩子上學等日常事務,回家看父母的時間和次數也漸漸少了,都是來回匆匆又匆匆的。每次,母親都開玩笑地笑着説,每次回家都跟掏把火似的。我們心裏知道,虧欠父母的時間和陪伴太多啊!平素偶爾給父母打個電話也是三言兩語寒暄幾句問候的話語。有時候,我感覺隨着父母年齡的逐漸增大,他們越來越需要親情纏繞、羈絆和陪伴,只是父母把對兒女的想念、牽掛、關心、叨掛都打成包壓縮一個結藏在了自己的心窩子裏啊,怕打擾我們的正常生活只是不説而已。生活原本就是一抹濃濃的人間煙火氣息,需要用眼睛發現、用心靈挖掘,也需要用浪漫的儀式適當的裝扮和點綴一下。生活有時是一地雞毛,但生活有時也需要儀式感襯托。所以,我們姊妹姐弟幾個有一個不算約定的約定,每次給父母過生日只要是沒有要緊或特殊的事情,大家都要一定趕老回家一起慶生團聚一下。我想,父母眼裏、心裏對兒女的期盼也不過如是。
有一位哲人曾經説過:天下之大,親情浩蕩,沒有合格的兒女,只有稱職的父母。是啊,這句樸實的話語説的太對了,讓兒女們不可辯駁啊!父母之於兒女的親情是最醇厚的、最純粹的、最動情的,最無可挑剔的。知母莫如兒。其實,我仔細斟酌和推敲了一下母親的內心想法。在母親的眼裏,她確確實實怕給我們添麻煩、添累贅,但她的內心又何嘗不想借助給她慶生三個家庭大團聚一下呢。母親年輕時因家務操勞過度,烙下了腰疼、腿疼的老毛病,幾十年來時好時壞。但是,每次給母親過生日,她都是提前二、三天與父親不辭勞苦地張羅、採購、炮製一桌葷素搭配美味佳餚。每次過完生日後,母親腰疼腿疼的老毛病都得調養很長一段時間才能緩解過來。
母親的愛總是藏而不露,在無聲無色中熨帖着兒女的心呀!平素父親跟我們在縣城一起住負責接送孩子上學,有時候母親想念我們和孩子們了,也偶爾來城裏小住幾日,到姐姐家串串門、聊聊天。記得,有一年初冬不小心着涼感冒了,有一段時間我一直咳嗽不停,母親看在眼裏疼在心裏。那段時間每天早上,天剛剛拂曉母親便早早起牀給我用冰糖燉雪梨湯喝,説是化燥潤肺、止咳養神。然後,再用排骨湯煲荷包蛋吃,説是這樣有營養身體恢復的快。母親綿綿細小的關愛似楊萬里《小池》裏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裏的一幀對仗詩詞一樣,母親獨特的愛像泉眼、像樹蔭一般,總是恰如其分、默默地温潤着兒女的心田,點點滴滴,淅淅瀝瀝,在細微平凡中見證偉大,於無聲中見驚雷。
母親姊妹兄弟五人,除大舅外排行老二,小時候因家裏人口多,生活相對拮据,能夠填飽肚子已實屬不易。況且在那個重男輕女封建思想瀰漫、滿天飛的年代,母親失去了上學讀書的機會,幫襯着姥爺姥娘忙裏忙外地幹家務、到生產隊幹農活掙工分。雖然母親不識字,但是母親對知識的那份強烈渴求寫在了她的臉上,流淌在眼中,把自己未了的心願寄託在我們幾個孩子身上,希望能學有所成,走出莊户地去,做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小時候每次放學回家,母親都是督促和鞭策我們及時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從這一點上來説我心裏十分感謝和敬佩母親,可以毫不擴張的説她是我們姐弟三人人生求學和成長路上的引導者和第一任啓蒙老師。繼而隨着年齡漸長步入初中後,需要寄宿到鎮上學校讀書,每週三需要回家拿乾糧和菜餚。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無論春夏秋冬或農忙或閒賦季節,每次母親都是提前做好我最愛吃的可口飯菜等着我回家,無論地裏活多忙也總是忙裏偷閒輪換着去附近幾個集市買回一些刀魚、鮁魚切割成一塊塊醃製、炮製好,然後煎炸好盛放在一個鐵製方便盒子裏,便於我帶回學校食用。那時候,為方便儲存主糧一般都是烙上一大包吃三天左右的煎餅,每次上完課回到宿舍就着媽媽味道的炸魚,有時用餘光看到其他同學瞥來羨慕的眼神,內心那種心情就甭提多高興了!
雖不識字,但母親能説會道,她心眼好,心底寬廣、寬厚、善良,與人為善,為人大方,不斤斤計較,也有一定的溝通、協調處理問題能力。循了這樣的秉性,母親是村裏有名且口碑很好和事佬和鄰里糾紛調解員,用現在的話説應該是居委會主任吧。東家或西家兩口子因家庭瑣事大動肝火、吵架吵得不可開交了,誰家的狗咬死了誰家的雞鴨鵝,西家的羊偷吃了東家的糧食,左鄰右舍因雞毛蒜皮、陳芝麻爛穀子或因孩子爭吵而大動干戈、爭執不下,每次母親都是放下手頭的活計,火速趕到現場總是能夠化干戈為玉帛,在雙方之間巧妙斡旋,不厭其煩的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和言細語、春風化雨般將大事化了、小事化無。事後,大多時候雙方當事人總是登門道謝,感恩母親的從中勸和、調解。母親總是説,鄰里鄉親的抬頭不見低頭見,冤家宜解不宜結嘛。鄰里們的認可更是給了母親動力,很長時間以來,這也讓母親一直為此樂此不疲。
母親心地善良,且樂善好施。記得,小時候母親總是接濟比我們生活拮据的左鄰右舍。記得,有一年臨近春節離我家不遠處一鄰居舉家從東北剛剛遷回村子裏,家裏沒有什麼東西可吃和可做飯的炊具,母親毫不猶豫地把我們家一張多餘鐵鍋揭了下來,盛上一大瓢滿滿的白麪粉、疊上一大羅煎餅,拾掇上一把子自家雞下的笨雞蛋,舀上一大碗花生油,連從各種蔬菜親自給送去,感動的那家人一個勁的叫着嬸子説些感謝的話語,那情形讓我至今不忘。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我驚羨於古人的智慧,即便是蒼白時光的流逝也能這樣詩意化,讓人心生浪漫。這樣想着,關於時光如流水般易逝的急躁心情也暫時稍微安頓了下來。歲月如歌,韶華似水。時間不瘟不火,如水墨畫家手裏一把深情的大畫筆,在春夏秋冬蝶變中,一如既往、漫不經心地將青春詞典裏亮麗的色彩塗在人生色彩斑斕的畫板裏,剪輯成一幅幅唯美感人、親情融融的畫卷。
母親過生日請假一天,也算給自己放鬆一下。心無壓力一身輕,無案牘之勞形,無絲竹之亂耳,一覺睡到自然醒,睡夢中被一陣電話鈴聲叫醒,一看九點多了。原來是二姐打來的電話,説已給母親買了一套衣服,還有慶生的啤酒、熟驢肉、飲料、水果等等,並特地告訴我説父親已從飯店張羅預定了一桌可口菜餚,囑咐我不要再買東西了,光回去吃就行了。母親過生日,我哪能不略表達一下心意啊,便將定生日蛋糕的任務主動承攬了下來。於是,匆匆吃完早飯,便去98蛋糕焙制房定做慶生蛋糕。嗬!今天過生日的還挺多啊,蛋糕房裏已排起了長龍。等輪到我,焙點師熱情地問我誰過生日、定製什麼式樣的,並幫我推薦各種款式和風味的蛋糕,壽糕感覺喜慶吉祥模樣的最讓人稱心如意吧,於是最終選定了一款最新時尚“福如東海”式樣的水果風味喜壽蛋糕。
一路無語。驅車回到老家時分已接近十二點半,父親預定的十二道豐盛的美味佳餚飯店已按時送達,擺滿了一大圓桌子。大家好久不見,一陣寒暄之後各就其位入座,慶生桌上自然少不了觥籌交錯和此起披伏的歡聲笑語。慶生宴,必要的儀式和節目還是要有的。最近幾年,為了增加給父母慶生敬酒喜慶氣氛和熱鬧的場面,由我提議各個家庭都要輪流説一段祝壽詞,每個家庭從大人、孩子開始輪番敬酒並獻上祝壽詞、祝福語。祝壽詞的形式和格式是靈活多樣的,表達方式也是自由、奔放的:可以是一段或幾句祝福話語或楹聯,可以是一首自編的祝福詩歌,可以臨場唱一首祝福歌曲,也可以是一段即興的舞蹈或手語舞,總之形式是多樣化的。記得,去年母親生日祝壽時,大姐家從事幼教的外甥女便獻上了一段自編自演的精彩絕倫、創意新穎的手語舞,手勢舞蹈動作惟妙惟肖,歌詞情感濯濯,讓我們眼前一亮,很是吸睛,一度將慶生氣氛推向了一個高潮。一般而言,大家祝福祝壽詞完畢後,然後是壽星發表感言和感謝詞,接下來由父親進行本次慶生宴會小結。最後,點燃生日禮花、蠟燭,用手機播放生日歌曲,大家附和着一起合唱生日快樂歌,在一陣陣高昂、激揚的生日祝福旋律中,共同吹滅生日燭火,慶生宴會便算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歲歲年年,年年歲歲,祝福父母歲歲有今朝,年年有今日。
生命是一叢嬌豔欲滴的花朵,在歲月顛覆和時光宛轉交替中一茬茬的花開花落,花落花開。時間總是讓人感懷,從咿咿呀呀學語、上學、工作,及至結婚生子,父母親情時刻與我們相攜相伴。時光匆匆,我們的身份也在不斷巧妙地轉變着。如今,我們也為人父母,但我們的父母卻在一天天的慢慢變老。走路開始蹣跚了,行動緩慢了,耳背了、眼花了,脊背又彎了一點,牙齒也鬆動了……。時光催老了歲月,沉澱了親情,也催我們感慨人生啊!正如那些經久不衰的經典老歌,是穿越歲月的光,歷久彌新,總能勾起我們對親情的滿滿回憶。再回首,背影已遠去,再回首,淚眼已朦朧。每次回老家返城前,母親也總是無一例外的將沉甸甸、裝滿親情的大包、小包塞滿後備箱。然後,站在村口一直目送我們遠去的背影,直到視線變得模糊,再也看不到我們的影子。然後,在心中渺茫的圈上一個“等”字,等待我們下次回家。
驀然間,我不禁又記起了《時間都去哪兒了》歌曲裏面那膾炙人口、感人肺腑的音樂旋律。在我眼裏,這首鐫刻着拳拳、濃濃親情的歌曲,更像是專門為母親寫的一首兒女情長的散文詩。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
生兒養女 一輩子
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時間都去哪兒了
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鹽 半輩子
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母親,餘生我們陪您過好每一個生日,伴您一起慢慢變老。願您:壽比南山不老松,福如東海水長流。
作者簡介:周緒維,筆名小荷、雨荷,中共黨員。中國作家網會員、中國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齊魯晚報青未了副刊簽約作家、中國(山東省)散文學會會員、中國散文家會員、日照市、莒縣作家協會會員。作品獲山東散文學會舉辦2005-2008年“魯藝杯”散文大賽入圍獎、入選2009年全國“華夏情”詩文書畫徵文大賽金爵獎、第二屆齊魯青未了散文優秀獎,作品入選山東省《山東文學》六十週年國慶專輯珍藏版、《2022年膠東散文年選》,在中國原創散文網、濱州頭條、意林網、《莒州文學》《莒州通訊》、日照作家網、日照市黨刊《工作與研究》《山東文學》《大眾日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等媒體、雜誌刊發百餘篇散文、隨筆、詩歌。
壹點號心夢文學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