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沒有雨紛紛的清明小長假,讓人“火”氣止不住?中醫教你如何減“春燥”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通訊員 徐尤佳 圖片來源於CFP

人間四月,春風吹,萬物復甦,但也吹來了起皮的臉頰、不再水靈的眼睛和腸道的“難言之隱”,不少人還感到口鼻乾燥、口舌生瘡、嘴角潰瘍、不思飲食、急躁易怒……這是怎麼回事?

如果有這些症狀,就是明顯的燥邪入體,也就是“春燥”。

這個沒有雨紛紛的清明小長假,讓人“火”氣止不住?中醫教你如何減“春燥”

中醫認為清明時節的氣候熱中偏燥,再兼往年的寒濕並未完全消除,故很容易導致人體內寒外熱、肝氣鬱滯,如果不能及時調整飲食和生活習慣,就很容易內積燥熱,讓內火上身,最終導致陰陽失調、新陳代謝失調,從而出現“春燥”症狀,現代人飲食多元化,作息不按時,自然一不小心就“上火”了。

春燥處處在,“滅火”有妙招

既然知道因為什麼上火,自然就得“滅火”,《素問 · 至真要大論》雲:“燥者,濡之”。想要在乾燥的春天找回往日的“水靈”,不如從飲食上做起。

既然是“上火”,那麼就建議吃點寒性的蔬菜或水果來“滅火”像芹菜、番茄、苦瓜等,因為清明正是木火之氣漸旺的時候,這個時間點一般情況不提倡進補,應該適度給肝火“降降温”了。

這時宜多吃柔肝養肝食物,如菠菜、芹菜、綠豆、菊花等食物可清肝明目;大棗、枸杞、胡蘿蔔可滋養肝血;薺菜、黑木耳可涼肝止血;茼蒿、洋葱、胡蘿蔔、姜、菜心、蒜苗(蒜薹)等“味辛”之物有利於肝膽之氣柔緩、舒暢、温煦。

除了提防肝臟這個“火源”,受到“春燥”威脅最大的是肺部,中醫有句話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因此春季護肺的重要性不亞於養肝。

肺是人體與外界直接發生空氣交換的器官,春季空氣乾燥極易導致肺內部的水分流失,導致肺粘膜乾燥,此時人體的免疫屏障能力降低,對細菌和病毒的抵抗能力會減弱,容易誘發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此外當肺不好的情況下,氣血和津液的暢通不足,還會影響到人體肌膚的健康。

春季護肺建議使用一些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養陰止咳等功效的食物,如白蘿蔔、雪梨、白菜、蓮藕、甘蔗等,另外,山藥、百合、銀耳、蓮子也是至佳的潤肺食物,平時可以多喝些冰糖銀耳湯、冰糖雪梨、百合蓮子湯等,建議每天的飲水量要保持在1300毫升左右,出現上火症狀時還可以適當地衝點檸檬蜂蜜水喝。

春捂有度,謹防內熱傷身

這是一個人們容易忽視的上火原因,當一天中的最低氣温已經超過15度時,若還不肯脱下厚重的外套,身體內熱積蓄、內火上升,就容易感染“春燥”了。合理的做法應該是隨氣温合理加減衣物,一味地“捂”出“熱”來,或者過早換季,受寒、受涼都是不可取的。

熬夜“火上澆油”,早起宣發昇陽

很多人都有體會,如果經常熬夜身上就會感覺煩熱,皮膚也覺得特別乾燥,這也是內熱作祟。一般來講,清明時晝長夜短,適合晚睡早起,早上7—9時胃經最旺,如不早起會導致陽氣不能發,化為內火上擾心肺及腦,引發春燥症狀,因此這段時間我們可以把起牀時間稍微提前,適當“晚睡(不晚於11點)。

親近自然,呼吸舒暢

隨着春天的到來,人的代謝開始變得積極,人體對氧氣的消耗量也會隨之增加。因此,多做深呼吸運動,提高每一次呼吸的量,對身體大有裨益。由於每天早上7—9點是肺臟功能最強的時候,因此在這個時間段進行“深呼吸”有助於增加養肺效果,再輔以節奏緩慢運動以提高血液中氧氣含量。

制怒養肝,平穩度春

春燥本身就容易引起人體煩躁不安等負面情緒,另一方面,天氣忽冷忽熱、陰晴不定,因此精神疾病、皮膚過敏患者明顯增多,同樣也成為抑鬱、焦慮等精神疾患的高發期。因此一定要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注意情緒不要大起大落,制怒養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45 字。

轉載請註明: 這個沒有雨紛紛的清明小長假,讓人“火”氣止不住?中醫教你如何減“春燥”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