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雙學霸,生娃是學渣”還真有人算出了概率,科學解釋是什麼?

俗話説,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所以學霸的後代,按道理講也應該是學霸。

然而,世事難料,物極必反,很多事情並不按常理出牌,兩個學霸的後代,也很有可能是學渣。

“父母雙學霸,生娃是學渣”還真有人算出了概率,科學解釋是什麼?

“父母雙學霸,生娃是學渣”還真有人算出了概率,科學解釋是什麼?

“父母雙學霸,生娃是學渣”還真有人算出了概率,科學解釋是什麼?

“父母雙學霸,生娃是學渣”還真有人算出了概率,科學解釋是什麼?

去網上搜一下,竟然發現這樣的故事並不是個例,一抓一大把啊!

這些娃子是基因突變了嗎?到底是怎麼肥四呢?

01

首先我們來看看,學霸+學霸=學渣的公式到底是不是成立。

知乎網友@chenqin根據2014年CHIPs數據做了這樣一個研究:觀察父母的教育程度和子女教育程度之間的關係。

根據全國採樣的數據,縱軸是爸爸教育情況,橫軸是媽媽教育情況,分母是屬於這種情況的在1980到1994年出生的被調查者總數,分子是在這種家庭教育背景下考上大學的人數。

“父母雙學霸,生娃是學渣”還真有人算出了概率,科學解釋是什麼?

▲父母教育與子女考上大學的比例

1980到1994年這15年間,出生的人口考上大學的比例大約是17%。

但在左上角紅色方塊內,父母教育程度不高的這些人羣,娃考上大學的比例只有10%,遠低於平均值。

而在右下角的綠色方塊內,父母教育水平高於大專的,子女考上大學的比例則高達80%!

所以第一個結論:娃考上大學的比例和父母受教育程度其實是成正比的。

兩個學霸一定負負得正生學渣,這種猜測是沒依據的。

那麼,父母受教育程度高,娃就一定是學霸嗎?網上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負面例子?我們繼續來看。

1980年到1994年出生的這些人都幸運地趕上了大學擴招,大學錄取率17%,到了2001年出生的人也就是今年參加高考的,大學錄取率更是到了25%。

“父母雙學霸,生娃是學渣”還真有人算出了概率,科學解釋是什麼?

而他們的父母當年上大學,錄取率可比現在低得多。

按照比例來看,這批父母考上大學、大專的比例,和現在的學生考上211的比例差不多,都是3%左右。

如果將全體分子(子女考上211或985大學)之和去除以全體分母之和(父母水平均在大專或以上),然後我們可以欣慰地看到:當父母教育水平都處於當年前3%時,子女仍然處於前3%的概率只有——10%。

假設未來的大學錄取率保持不變,那麼還會有這樣一些推論:

1、父母都考上了985的,子女能考上211的概率在一半左右;

2、父母都考上了C9的,子女能考上985的概率在一半左右;

3、父母都考上了清華北大的,子女能考上C9的概率也在一半左右;

4、父母教育水平都處於當年前1%時,子女仍然處於前1%的概率只有……14.1%。

所以第二個結論來了:如果父母都是學霸,處於人羣的前1%,那麼在80%到90%的情況下,自家小孩都是會比自己更差。

綜上所述,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娃成績越好;但是娃想要和學霸父母成績一樣好,還要靠祖上積德。

是不是很絕望?

02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根據遺傳學的定律,人類智商的遺傳力在70%-80%。這顯然和上面的數據不符。

但遺傳學還有一個概念,叫“均值迴歸”。

啥意思呢?就是説父母的極端特徵不會完全遺傳給下一代,後代這一特徵會慢慢向大眾的平均值靠近。

這個理論是高爾頓(達爾文他表弟)提出的。

他測量了205對夫妻和他們的928個成年子女的身高,發現:父母身高很高的話,娃也比普通人高,但通常會比父母矮。

相反也成立,如果父母很矮,娃高於父母的可能性比矮於父母的可能性大。

“父母雙學霸,生娃是學渣”還真有人算出了概率,科學解釋是什麼?

所以,不管從外表身高、運動能力還是到智商、學業水平,假如父輩的水平越高,他們娃的成就有可能越平凡,即便比普通人好,也是很難趕上父輩的。

這就是“均值迴歸”。

以前朋友圈裏流傳過一張圖,不知道你們看過沒有:

“父母雙學霸,生娃是學渣”還真有人算出了概率,科學解釋是什麼?

用高爾頓的理論來理解,智商遺傳這個東西就好像遺產税,而且税率很高,大約是1/3。

假如你們倆的智商都是130,那麼跟100的平均值相比,有30的盈餘。對不起,你娃不能全部繼承這30,還得交個1/3的遺產税,所以你娃的智商很可能只有120。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如果娃智商沒你高,那麼説明你的智商可能比普通值高出太多了。

不知道有沒有一絲安慰?

03

第二個原因,就是環境對遺傳基因的影響。

簡單説,就是娃子們普遍所處的大環境越來越艱難,競爭越來越激烈了。

遙想當初我們父母那一代人,有多少人有條件去走學習這條路呢?那時候物資匱乏,大家都是差不多窮,家裏娃又多,資源是有限的。

可能弟弟選擇唸書,家裏姐姐就要嫁人去掙嫁妝了,無形中會過濾掉很多競爭對象。

再到了我們這代人,雖然多是獨生子女,資源獨享,但説實話,並沒有那麼可怕的競爭氛圍。

我們的父母也沒有那麼誇張的焦慮,大多數娃子還是放羊長大的,就更不要説家家都能學習了。

而現在的娃子,揹負的東西比我們那時候要多太多了。

家長們恨不得從一生下來就開始各種啓蒙加持,從託班、幼兒園開始就挖空心思擇校。

如果誰家的小孩1歲還沒開始讀繪本,2歲還沒開始英語啓蒙,3歲還不會數數,家長都焦慮到恨不得原地爆炸。

畢竟,時代不一樣,大家對學霸的要求也不一樣。

換句話説,如果你當年是學霸,現在讓你重生一回,你還能保證你是學霸嗎?

而且,智力這個東西它很玄妙,在和當下的成長環境結合之後,也會產生偏差。

人類的智力有1000種,而根據最普遍的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人至少有視覺空間、語言、邏輯數字、身體運動、音樂節奏、人際關係、內省反思、自然,這八大智能。

因此,當我們説夫妻兩人是學霸的時候,這兩人可能擅長的並不是同一種智力。

到了他們的娃身上,娃又遺傳了哪一種智力呢?是否產生了變化?

他遺傳的這種智力,能適應當下的生存環境和教育模式嗎?能在現在的考試中派上用場嗎?

幾十年前讓你成功的基因,不見得就剛好能幫上你娃。

而你要知道的是,有那麼多種基因,你娃不可能倒黴到一個都沒趕上!一定有他擅長的智力方向,只是可能剛好不適應現在這個考試而已。

而我們家長要做的,就是找到並抓住娃擅長的那個點。

04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家長自己學習好,未必就擅長教育娃。

父母是學霸,不意味着他在教育方面有專業知識,也並不等於他願意在教育方面投入時間精力學習。

因此學霸的娃能成為學霸,也要歸功於家庭重視教育,並懂得科學育兒,有專業的教育理念,最後才有可能成就成功的教育。

但有些學霸父母是恃才自傲的。

他們的口頭禪是:想當年我如何如何......

以為自己當年那條野路子還能走通。

沒有教育的專業知識,沒有科學的教育理念,也不願意去學,挽起袖子就幹。

要知道,時代不一樣了,現在的娃品性、愛好、思維也和過去大不一樣,用老辦法很容易把娃帶溝裏。

還有些學霸,因為自己運氣好(比如他的智力點剛好在當年的教育模式中派上了用場),一路順風順水,從來就沒在學習上犯過難。

所以,他們很難接受自己的娃沒有自己聰明。

當“學霸”父母發現娃的結果和自己的預期越來越遠,對娃的管教和介入也會越來越嚴格,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在這種壓力之下,娃就可憐了,可能都沒過過一天好日子。

知乎上有一個匿名答主曾分享她的故事:

娃爹:數競集訓隊,高二確定保送。

我:高考理科大省,排名前十。

女兒:中等生。

我覺得算中等生裏的戰鬥機了,但還是中等生。

我們對女兒,説起來就像前面很多回答:健康就好,快樂就好,等等。

開始我誠懇覺得我真的這麼想,後來發現還是不夠。畢竟説説容易。

四年級的時候女兒在班裏大概十幾到二十幾名晃,確定無疑中等生。因為要小升初嘛,想着多少學點奧數吧,我自己教。結果,天天吼。

我覺得太簡單、太理所當然的點,她就是不會,或者她錯一次,再錯一次,再錯一次,還是會錯……錯四五次我覺得:這是態度問題!於是就吼。

我識時務,慫得快,這段前後也就一個多月吧,回想起來還好,回頭得快。

我放棄,送她去上補習課,之後我老老實實坐在教室後面聽課,聽老師怎麼講課。

回家再和娃爹一起開會討論:第一步 ,我們先各自做題,對比我們的思路,看誰的更優,對,我們兩個人如果上來直接開會就會直接掐思路,所以我們先得各自理智地表達自己;

第二步,我們討論怎麼拆分這個思路讓女兒理解;

第三步,我們還得討論怎麼能讓女兒以後都能自然而然想到這個思路。

以上,經常還得準備套備份思路,讓女兒自己選擇哪個對她來説更容易。

我老公開玩笑,説給女兒做道題死的腦細胞比發篇頂級多多了。

難的其實不是接受,我女兒三歲我就知道她不如我小時候聰明瞭,頂多偏上一點點。我覺得完全無所謂啊。

我覺得康莊大道在那裏,我肯定能領她走上去,走慢點不要緊,只要認真努力,走還是能走的。

後來發現這也是不夠的。

真正要接受的是:我眼裏的康莊大道,她連入口都找不到,我拖着她到入口,她還是看不到——這個事實。

接受她確實不能像我一樣思考,即使我告訴她思路什麼樣,她還是做不到這個事實。

直到我終於明白,我不能拖着她走我的路,我得站到她的立場,她的角度,為她找一條適合她的路出來,那樣才行。

這個過程大概花了半年,之後就很順利了。

女兒現在有自己一套思路,成績也穩定了,最讓我欣喜的是,她找到了學習的樂趣。

因材施教四個字,我從小學就認識,但真正的含義,還得女兒教會我。

説實話,承認娃平庸,比承認你自己平庸還難。

能認識到娃的平凡,不僅需要科學精神,還需要理性。而理性這種東西,可能是當代爹媽最稀缺的吧?

實際上,學霸父母學渣娃並不奇怪,大自然就是這麼神奇,世界本來就是因為多樣性而變得迷人。

但我們要知道的是,比考試成績更重要的,是幫他們找到潛伏的天賦並鼓勵他發揚所長,是接受他們的不完美和平凡,幫助他們成為最好版本的自己。

什麼時候我們能放棄“孩子的能力應該等於父母的平均值”的想法,什麼時候我們才能收穫養育孩子的快樂和坦然。

要知道我們的孩子面對的未來,是一個更豐富更精彩的未來。在那個未來,成績只是一道前菜,我們應該更在意的,是他們是否有一個充實蓬勃的人生。

最後,願我們都能養育出快樂的孩子,成為我們想成為的父母。



  編輯:李晨琰

責任編輯:姜澎


轉載:灼見 數學算法俱樂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37 字。

轉載請註明: “父母雙學霸,生娃是學渣”還真有人算出了概率,科學解釋是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