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故意吼孩子,只是控制不住”,家長言論問題大,專家焦慮

文|秘籍君

“習慣性粗暴”,一個對大眾來説比較新鮮的名詞,在名詞解釋中,它指的是很難控制個人情緒、自我分化能力較低的那一類人,以年輕人為主,因為種種原因,他們很少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火氣爆發殃及身邊人。

聽上去很常見,危害性不大,誰還沒個失控的時候呢?話是這麼説,可若是“習慣性粗暴”發生在一名家長身上,那問題就嚴重了,育兒專家深感焦慮。

“我不是故意吼孩子,只是控制不住”,家長言論問題大,專家焦慮

“你小時候最怕什麼?”

“最怕我媽讓我找東西,一讓我找我就慌,然後更找不到了。”

現身説法的網友是一名年輕女性,現年26歲的她不能看到人吵架,不能找東西,哪怕在職場中,也會忍不住發抖,只因她有一個“習慣性粗暴”的媽媽。在她眼中,媽媽並非是家庭暴力之人,起碼很少動手,但是,只要她找不到東西,就會受到媽媽的辱罵,甚至問她“眼睛長哪裏去了,你是個廢物嗎”,諸如此類的話對幼小的她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在我看來,這位網友的媽媽便是自我分化能力低的家長,她沒有控制個人情緒的能力,對孩子缺乏尊重,不把孩子當成平等的人對待,動輒吼叫的教育模式會讓孩子變成膽小懦弱的人,若不指望孩子成龍成鳳還好,不然註定會失望。

今天就來説一下,習慣性粗暴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後果?具體如下:

“我不是故意吼孩子,只是控制不住”,家長言論問題大,專家焦慮

不尊重孩子的父母,養不出尊重他人的孩子

“我不是故意吼孩子,只是控制不住!”

“我不是故意摔東西,只是控制不住。”

不知道的還以為上面兩句話是同一個人説的,事實上,這話來自一對母女,一位是對着孩子,一位是對着職場同事。老實講,對方發火的時候把我嚇到了,明明説話都在顫抖,聲量卻極大,以至於最後摔了空調遙控器,還驚動了公司老闆。

這便是父母“言傳身教”的後果,在粗暴型教育下長大的孩子,要麼變成和女網友一樣的逆來順受,要麼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成為和父母一樣的粗暴型人格。而這種性格會對孩子的事業和人際交往造成極大的阻礙,最終難出成果,還被判定為情商低。

“我不是故意吼孩子,只是控制不住”,家長言論問題大,專家焦慮

親子關係疏遠,孩子長大後不願回家

“我一年都不回去一次,不想回,説我不孝也認了。”

網友表示,自己從小就在父母的粗暴型教育中長大,平常在家聽他們説話像是吵架,對自己更是動輒詬罵,這讓她從小就想逃離父母,遠離家庭。後來,她考上了異地的大學,也留在了當地,每年只春節回家一次,只因不想再看到父母發火的樣子。

對於孩子來説,温暖的家庭環境是長遠的羈絆,無論身在何處,總會懷念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支撐。反之,如家中只有粗暴和不尊重,那孩子就會逃得遠遠地,不再回家。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育兒秘籍】。

你想了解的育兒護理、成長髮育、家庭教育、心理健康,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57 字。

轉載請註明: “我不是故意吼孩子,只是控制不住”,家長言論問題大,專家焦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