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含辛茹苦地撫養孩子,子女長大之後反哺,按理説親子之間關係因為有這樣深厚的情感紐帶,會變得十分牢固、温情。
可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父母雖然在孩子小的時候很照顧他們,但還是將子女養成了“仇人”。
母親篡改兒子志願,結果只能被啃老網友小林從小就非常優秀,但是一直活在母親的控制下,每天吃什麼、穿什麼、考多少分都要聽母親的,如果做不到就是一頓打罵。
雖然,媽媽是為了他好,但是小林卻依舊很痛苦,想要逃離,在高三的時候,這樣的想法更加強烈,也是支持小林拼命學習的唯一動力。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無關
高考分數出來之後,他將志願填到了其他省份的最好的學校,也選了自己喜歡的專業。
但是,母親卻強制讓他報家附近的學校,選她自己覺得好的專業。
小林一直沒同意,母親後來也沒爭論了,這讓他以為媽媽已經妥協了。
結果收到錄取通知書之後,才發現自己的志願被篡改。
覺得自己一輩子都逃不出母親手掌心的小林,在學校過得渾渾噩噩,畢業之後也一直待在家裏打遊戲,任憑母親怎麼發脾氣都不出去動作。
看到母親絕望、哭泣的樣子,他甚至有種大仇得報的感覺。
其實父母孩子這樣互相傷害的家庭還有很多,大多都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特別是這四種父母,最容易將子女養成仇人1)對孩子的內心需求冷漠
電影《狗十三》中曾經有這樣幾個畫面:
奶奶覺得多喝牛奶可以長身體,於是就算孫女乳糖不耐受,每次喝牛奶都要吐,她也堅持每天讓孫女喝。
父親不在乎女兒的興趣愛好,因為她的英語成績不好,就強硬地改了興趣班。
這就是典型的家長以愛為名義,強行關心子女,但是從來不在乎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
從小被這樣漠視的孩子是感覺不到父母關愛的,反而覺得自己孤獨、弱小,無法擁有自我,無法反抗大人的世界,等他們有能力反抗了,一定馬上離開。
2)溺愛孩子
當父母沒有原則地縱容孩子的一切不良行為,會放大他們內心的惡意,讓子女覺得家長對自己的付出都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將來也不會想着去回報、孝順。
一旦父母沒有利用價值了,孩子甚至都不會管他們的死活。
3)控制慾很強
控制慾很強的父母,就像案例中的媽媽一樣,要求子女活成自己心中的樣子,在他們心中,孩子是自己的所有物,必須按照她的規劃來生活。
甚至在子女的房間裏裝上攝像頭,不讓他們有一點私人空間。
這樣的父母還特別喜歡道德綁架孩子,常常會説:
“你知不知道我為你付出了多了,你不努力怎麼對得起我?”
“這考這麼一點分,我還有臉出去見人嗎?”
控制慾強的父母,很容易培養出想離開他們,或想報復他們的孩子。
4)太貪婪
有很多父母生了孩子之後,只想將他們當成自己過上好日子的工具。
就比如曾經在女兒生病的時候,將她的錢都拐跑、還編造黑歷史的張韶涵的媽媽;
以及現在給孩子喂藥,不讓他們長大的童裝模特父母。
這樣的親情岌岌可危,一旦孩子發現了父母自私的真面目,很容易反目成仇,甚至鬧上法庭。
其實父母只用做到以下兩點,親子關係就能不錯▼關注孩子的內心需求
不逼迫子女按照自己的喜好生活、學習,而是支持他們追求夢想,即使是每天做飯的時候,也會徵詢一下他們的口味。
▼為子女的未來考慮
拿孩子賺錢或溺愛子女的父母,都是沒有考慮到小朋友的未來發展,只關注眼前利益,結果導致孩子長大後開始恨父母。
為子女未來考慮的父母,會認真思考自己現在的行為會不會對他們的將來產生什麼負面影響,能不能把孩子培養得更加優秀。
親子之間帶有天然的聯繫,想要關係好,其實很簡單,父母不要自己破壞了這樣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