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地鐵怒斥奶奶:“就不讓這老東西坐”,網友:溺愛坑了孩子

文|歆小迪        圖片來自網絡

12月2日一網友爆料在北京地鐵4號線上,一男孩用手指指着一老奶奶大吼大叫:“我警告你給我站起來”、“你是個什麼東西!聽不懂人話嗎?”。

男孩地鐵怒斥奶奶:“就不讓這老東西坐”,網友:溺愛坑了孩子
這情形這話語,大家肯定想不到他們竟然是祖孫關係。

面對孫子的呵斥,奶奶説:“你要是再大聲喧譁,一會兒下了地鐵我就自己走了,然後就不管你了,因為你這種孩子……”奶奶的話還沒有説完,男孩大吼奶奶:就不讓你這個老東西坐!

男孩地鐵怒斥奶奶:“就不讓這老東西坐”,網友:溺愛坑了孩子
旁邊一位女乘客看不下去了,問小朋友你哪個學校的,他直接回應“臭學校”,並對着問話女乘客吼叫“別管我”,“你做的事兒大家都看不慣知道嗎?”女乘客質問男孩,得到回覆“幹你的事去,不要管我”。

孩子依然對着奶奶吼“起來,起來,讓你起來”,整個過程沒有絲毫退讓,乘客的質問沒有讓孩子感覺到一絲錯誤。

很難相信這是一個學齡的孩子對自己奶奶説出來的話,孩子説的話別説對自己的奶奶,就是對陌生的長輩也很沒禮貌沒教養,真不知道孩子的父母平日裏是怎麼教育的,讓孩子如此無禮。我估計這孩子的父母平時就對奶奶不夠尊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模仿學會了,才成為這樣的。

男孩地鐵怒斥奶奶:“就不讓這老東西坐”,網友:溺愛坑了孩子
種什麼因,得什麼果。

一個孩子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教育。在成長過程中,父母的生活信念和行為習慣,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比如性格怎麼樣,會不會難相處,討不討喜,三觀是否正…

現在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成績好,以後能考一個好的大學,有更好的未來,但是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只重視孩子學習成績的提升,卻忽略了孩子性格和品行的培養。

其實,好的性格和品行對於孩子的未來比成績更重要,一個善良、仁義、禮貌、獨立思考的孩子,在未來更能發展的好。

男孩地鐵怒斥奶奶:“就不讓這老東西坐”,網友:溺愛坑了孩子
心理學家鮑姆林德曾使用兩個維度來描述教育風格,一是父母響應程度,二是父母要求程度。

父母響應程度,即父母給孩子支持、温暖和接納程度。有愛心的父母用各種形式表達對孩子的愛,充滿敵意的父母對孩子則是冷冰冰的拒絕。

父母要求程度,即父母是否對孩子的行為實施嚴格控制的程度。有些父母會制定規則,並且嚴格執行;而另一些父母則本着順其自然的態度,對孩子不做要求。

這兩個維度組合出種培養模式,開頭男孩可能是其中的一種,高響應+低要求=溺愛型。

溺愛型的教育風格的父母很愛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不知道如何給孩子制定規矩,也很少要求孩子守規矩,確切來説他們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我想開頭那個孩子很可能是這種教育風格的結果,其實這種教育方法不在少數,比如某著名歌星的兒子就是被這種教育風格給坑了。

男孩地鐵怒斥奶奶:“就不讓這老東西坐”,網友:溺愛坑了孩子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能成為優秀的人,可優秀的成人都是經由兒童發展而來,優秀成人身上所具有的品質和能力,絕非一夜之間忽然冒出來的,幾乎都是從童年期開始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父母與孩子應是合作而非控制,比如父母可以為孩子設定重要的規則,但一定要允許孩子抗議。制定規則與引導孩子執行規則,本身就是一個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家庭教育過程,這一點上優秀孩子一定比普通孩子父母做得更好。

男孩地鐵怒斥奶奶:“就不讓這老東西坐”,網友:溺愛坑了孩子
父母制定的規則既不能將孩子限制過死,又不能讓孩子因缺乏規則和界限而適應不良或感到不安全,同時在審慎制定規則之後,容納孩子對新規則新界限不適應的抗議,並在情緒上進行支持,但絕不因孩子的抗議而中途妥協,而是和善而堅定地推進新規則的落實。

這個時代的教育,學校教育是底限,家庭教育才是上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43 字。

轉載請註明: 男孩地鐵怒斥奶奶:“就不讓這老東西坐”,網友:溺愛坑了孩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