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呼從“媽媽”變為“媽”,寶寶的4種心理在變化,不容小覷!

世界上有千萬種語言,唯獨“媽媽”的發音是永恆不變。

從咿呀學語開始,喊出口的第一個詞就是“媽媽”,一聲“媽媽”包含了子女對母親千絲萬縷的感情。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你發現隨着孩子長大,對媽媽的稱呼發生了變化,從甜甜的“媽媽”到“媽”再到“娘”,究竟是為什麼呢?

稱呼從“媽媽”變為“媽”,寶寶的4種心理在變化,不容小覷!

案例

小莉是位80後的寶媽,眼界開闊,崇尚新事物,在對女兒的教育上奉行亦母亦友。母女兩個有共同的愛好,共同的興趣,話題也多,也會像小姐妹一樣出行,外人見了都説像姐妹倆。

但是這種惟妙惟肖的關係在女兒初中住校以後就變了,女兒漸漸地疏遠了母親,甚至不再喊媽媽,直接喊媽!這讓小莉很是傷心,很是懷念以前寶寶親切的叫自己媽媽的時光,以為是自己哪裏不夠關心女兒,可是自己加倍的關心反而使得隔閡越來越大。問了很多朋友,大家都或多或少存在類似的問題,媽媽很失落,卻無能為力!

分析

這種現象大多發生在10歲以後,孩子正處於青春期,性格極度叛逆,厭倦了父母的嘮叨。而且這些孩子已經接受了一些知識,不想再侷限於爸爸媽媽的小天地,但是也有一部分孩子情況特殊可能是需要父母注意的!

稱呼從“媽媽”變為“媽”,寶寶的4種心理在變化,不容小覷!

從“媽媽”到“媽”,稱呼的改變僅僅是表面語言的變化,媽媽們先不要辛酸,一定要注意隨之而來的心理變化!

稱呼改變,暗示寶寶這四種心理變化,不容小覷!

心理變化一:自尊心作怪

襁褓中孩子肯定不會叫媽,因為他們年齡小,剛開始學説話只會講疊詞,比如“吃飯飯"、"睡覺覺"。但他們長大以後,尤其是有了同齡的小夥伴,開始有了自尊心和恥辱感。再開口講疊詞就會被同齡人嘲笑”幼稚、奶孩子!“,他們下意識的會逃避類似的詞語。

稱呼從“媽媽”變為“媽”,寶寶的4種心理在變化,不容小覷!

媽媽不要認為這是虛榮心,自尊心和虛榮心是兩個概念。自尊心是心理建設的開始,證明孩子開始長大了,產生了人格歸屬感,不容許別人侮辱歧視,維護自我內心的一種方式。如果自尊的過分,貪慕虛榮,以致心理扭曲才是虛榮心。所以,父母在於子女相處過程中應當分辨清楚,維護自尊心,杜絕虛榮心。

心理變化二:孩子渴望獨立

隨着孩子長大,“媽媽”變成了依賴,“媽”才會顯得成熟。孩子不再依賴父母,就像小鷹不再需要餵食,迫切的而想要翱翔藍天。

稱呼從“媽媽”變為“媽”,寶寶的4種心理在變化,不容小覷!

“媽媽”到“媽”是孩子認為自己成熟的標籤,也是孩子對你的提示,她已經長大了,不再需要父母過多的庇佑。媽媽要及時讀懂,主動退出一部分孩子的世界,以免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心理變化三:認知充實感

就想案例中的母子,很多孩子稱呼改變以後,媽媽或生氣訓斥或傷心無助。這兩種方式最常見,卻都是錯誤的。

稱呼從“媽媽”變為“媽”,寶寶的4種心理在變化,不容小覷!

孩子小時候對事物一無所知,父母總是以命令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上學以後,接觸了更多的人和事,有了自己的認知領域,大多數孩子會反感父母的束縛,迫切的想要“走出去”。這個時候如果你訓斥他,不僅解決不了問題,更容易激化母子關係。

如果孩子的稱呼從“媽媽”到“媽”,媽媽要注意改變教育方式,從訓斥管教式到情感溝通式。主動把她當作獨立的個體,以 正常溝通口吻對待,滿足孩子的內心獨立需求,她會更願意和你交流。

心理變化四:與父母建立隔閡

媽媽”和“媽”,這兩個稱呼中間相差的並不只是一個字,更多的是一份感情,稱呼上的一字之差,意義卻不容小覷,家長千萬不能忽視也許是你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稱呼從“媽媽”變為“媽”,寶寶的4種心理在變化,不容小覷!

育兒是個漫長的過程,很多父母會有錯誤的育兒方式,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與父母建立隔閡。比如很多父母想知道孩子的隱私,偷窺日記、手機等,過度侵犯了孩子的隱私領域。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孩子雖然未成年,但是心智逐漸成熟,他們會有不想被父母知道的小秘密。家長需要盡到監護職責,但是一定要把控好度,關注孩子稱呼的改變是否帶有情緒色彩。

避免孩子心理出現問題,父母要掌握正確方法

1)給予孩子屬於他自己的空間

一部分家長認為“孩子是自己生得,自己養的,沒有什麼不能看”,這種錯誤觀點很致命。某一天,她開始把東西劃分成你的、我的,代表她想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稱呼從“媽媽”變為“媽”,寶寶的4種心理在變化,不容小覷!

媽媽可以給她騰出一間單獨的屋子,不要隨便闖入,徵得允許後進入她會更願意對你敞開心扉。成年人也是一樣的,大家都有自己的朋友圈,邀請來的永遠比被侵犯更受歡迎!

2)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

孩子到了一定年齡,有了自己的認知範圍,父母應該學會耐心傾聽。我們經常能看到孩子與父母產生分歧,吵得不可開交,母子親情蕩然無存。

稱呼從“媽媽”變為“媽”,寶寶的4種心理在變化,不容小覷!

交流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情感溝通,父母如果要了解她,一定要學會傾聽她內心的聲音。如果是正確的進行鼓勵,如果是錯誤的也可以及時發現解決。

3)嘗試的與孩子做朋友,接受孩子提出的意見

“媽,你穿這個好看”、“媽媽,這個特別好吃”、“媽,這個明星唱歌特別好聽”,生活中你一定聽到過這樣的聲音。時代不同了,母子關係也發生改變。

稱呼從“媽媽”變為“媽”,寶寶的4種心理在變化,不容小覷!

以前父母就是天,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經過時,與孩子相處最愉快的就是朋友式“媽媽”,嘗試與他做朋友,適當採納孩子的意見 ,不僅促進母子感情,也許你還會有意外發現。

“媽媽”和“媽”,一個字代表很多重感情和心理變化,家長們千萬不要忽視。時刻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掌握正確的方式方法,讓他體會到我們的呵護、認可,即便稱呼改變,母子情誼不變!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042 字。

轉載請註明: 稱呼從“媽媽”變為“媽”,寶寶的4種心理在變化,不容小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