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越來越不自信,或許是因為家長的一些小動作,一定不要忽視
孩子的自信心就像是一棵小小的樹苗,嬌嫩柔弱,需要家長的細心呵護,只有給它不斷地澆水、施肥,這棵小樹苗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
美國心理學家戴爾認為: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間去成長,去試驗自己的能力,去學會如何對付危險的局勢
自信心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翅膀,是積累社會閲歷與經驗的通行證,也是走向成功的金鑰匙,擁有自信的孩子,能夠客觀地認識自身的優點與缺陷,併為自己的優點而自豪,為糾正缺陷而努力
父母作為孩子最忠實的呵護者,一定要引導孩子多接觸積極的東西,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不要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否則就剝奪了孩子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也剝奪了他的自立能力及自信心
孩子缺乏自信心,除了有先天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後天形成的
家長過分保護:不少父母總認為孩子年紀小,事事都離不開家長,一旦孩子想做什麼事情,家長總是不讓他去做,認為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不敢讓孩子嘗試,剝奪了孩子實踐和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這樣的孩子獨立性差,遇事沒主見,依賴性強,往往遇到困難就想退縮
家長攀比心理: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見有的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説:“某某的畫比你畫得
好”,“某某的舞比你跳得好”,“某某的詩歌比你背得多“之類的話,父母想通過這種橫向攀比來激發孩子的鬥志,但是這種攀比卻會讓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進而失去自信心
家長教育不當:父母對孩子過高的期望,讓孩子覺得目標高不可攀,父母不切實際的、消極的批評指責使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看不到努力的成果,從而失去上進的信心,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上進的動力
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活動、玩要,是培養其自信心必不可少的條件,倘若家長在孩子開始動手抓東西、翻身、坐、爬和站立、行走等動作發展的過程中未及時幫助和鼓勵,或者怕孩子跌倒而過分地保護或加以制止,甚至採用嚇唬的辦法等,日久就會造成孩子的依賴性,變得膽小、軟弱、缺乏自信
父母應瞭解孩子生長生髮育進程,在每個適當的時間給予相應的誘導、訓練和鼓勵,一旦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一項活動之後就會產生自信心和成功感
在安全的條件下讓孩子伸手去抓、翻身、爬、走,從跌跌撞撞中站起來;
家長應訓練適齡孩子拿勺、拿瓶,自己喝水、吃飯等,那怕糊滿臉、糊到衣服上;
孩子倒了,家長要鼓勵孩子不要哭,自己爬起來重新再走;
當孩子會玩滑梯後,家長應鼓勵他自己往下滑;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需要的東西,自己能取到的,家長應儘量讓他自己動手,如果東西掉在地上,就鼓勵孩子自己撿起來
孩子經常跑跑跳跳、爬上爬下、翻跟頭等,就會在這樣的運動中體驗到成功
對孩子在運動過程中偶爾發生的那些小傷小痛,父母不必太在意,如果父母過分在意這些,孩子就容易變得比較嬌氣
相反如果父母看淡這些,在孩子受點小傷的時候,平靜地為孩子處理好傷口,那麼孩子也會看淡這些小事,就不會過於嬌氣,從而就能更多地感受到自己的力量,並因此變得越來越開朗自信
自信心可以讓孩子不怕困難、積極嘗試、奮力進取,取得更多的知識和經驗,爭取更好的成績,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認真對待孩子的要求:經常忽視孩子的需要,會讓他因不被重視而失去信心,給孩子自己做選擇的機會,給他選擇的範圍,讓他自己做出選擇,會增添對自己的信心
鼓勵孩子勇敢表達情感:當孩子想要表達情感的時候,父母應高興地給予孩子機會,接受他的情感,並和他積極交流
不要嘲笑孩子:如孩子剛學説話,發音不準確的時候,不要嘲笑他,也不要當時刻意強調,換個時間再教他。在孩子的語言學習期,切記你的嘲笑會使孩子喪失信心和興趣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平時父母應該多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感到自身價值的存在,如可以將就餐前整理餐桌的任務交給自己三四歲的孩子,當看着每個人面前整齊的碗筷
和大家的笑臉的時候,孩子就特別滿足,特別自信
讓孩子多和同齡孩子玩:讓孩子接近陌生小朋友,積極鼓勵他與各種年齡的人自由交往,培養他的社交能力,其實就是在培養他的自信心
當孩子有進步的時候要具體表揚:和孩子相處時,經常尋找值得讚許的具體理由,用讚許的語言鼓勵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揚孩子
激發孩子的天賦:孩子如果擁有某種天賦或一項特長,他的自信心就比較足,而這種自信的力量也可轉移到其他的工作、學習與遊戲中,作為父母,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天賦與特長,並幫助他不斷地鞏固與提高,樹立他的自信心
讓孩子從成功的喜悦中獲得自信:家長應根據孩子的發展特點和個體差異,提出適合其水平的任務和要求,確立一個適當的目標,使其經過努力能完成。如讓他跳一跳,想辦法把花籃取下來,從而在不斷的成功中培養自信
鼓勵孩子去冒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他進行鼓勵而促使他產生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成長內容,家長一定要多多鼓勵孩子去了解新鮮事物,勇於去“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