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自信的3種表現,只要有一個,父母就要注意了
:“卓識父母學堂”原創,未經允許,禁止以任何形式,在任何平台進行轉載!
教育家蒙特梭利曾經説過:“一旦孩子內心有自卑感,孩子的生活就會充滿衝突。而隨之出現的膽怯、退縮等不良個性,則會與孩子形影不離。與之相反的是自信,自信使孩子能掌握或駕馭自己的行為。”
孩子是否足夠自信,是性格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孩子遇到困難時,做選擇的重要依據。一個擁有積極向上、內心充滿自信的孩子,往往能夠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自信體現着孩子內心最真實的情感力量,如果孩子缺乏這種情感,就會表現出不自信,將很大程度上決定孩子的未來。
01
輸不起
前段時間,我的一個朋友給我打電話向我請教:孩子考試第一名的時候,把所有人都不放在眼裏,可是孩子一但成績下降,就會非常的懊惱與生氣,並且很長時間都耿耿於懷,無法走出來了。
其實,孩子有勝負心是好事情,但如果過分看重勝負的話,就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從根本上來説,這是孩子缺乏自信心的一種表現。
孩子為什麼會輸不起,有父母的原因,如果父母把勝負看的非常重的話,這種思想會蔓延到孩子。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可是,能夠站在塔尖的人畢竟是少數。父母在看待孩子的成績上,要和孩子過往比,和上一次比,看有沒有進步,而不是和外部去比較。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短跑。
決定一個孩子能夠成功的關鍵,不是孩子能夠贏多少,而是孩子輸的時候,如何去面對,怎麼辦?人人都能夠享受順境帶來的快樂,但往往逆境的處理,才能決定人能夠走多遠、飛多高。
父母在與孩子的溝通中,要多幫助孩子完成更多的事情,讓孩子在面對各種困難是多思考,多想解決的辦法,而不是抱怨與迷茫。這樣孩子才能夠在逐步建立自信。
自信心的建立是一步一步來的,但摧毀孩子的自信心,有的時候就是一件小事,或者一句話。
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父母不要總是去批評孩子或者用語言暴力去攻擊孩子,我們可以經常聽到:
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都學了多長時間了;
你怎麼就不長記性呢,這錯誤都犯多少次了;
你是豬啊,還是沒有腦子,這麼簡單的事情,都能錯;
……
父母類似的話,不但不能夠幫助到孩子,能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認為,反正我也是笨,不會就不會來了。這也是很多父母認為孩子破罐子破摔的根本原因。
所以,父母不但要讓孩子贏的起,更要輸得起,並且知道贏,我要怎麼做;輸,我要怎麼做。只要這樣孩子才能夠成功。
02
總是害怕去嘗試
孩子天生就是充滿好奇的人,人類之所以能夠進步,也是因為這種好奇心,可是為什麼慢慢的孩子不再對外界好奇,不再敢去嘗試新鮮的事物?這與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很多父母都習慣逼着孩子去做一件事情:這有什麼好怕的,試一試。殊不知,這麼做會給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心理壓力。
很多父母習慣性的用大人的眼光去看待小孩子的事情,其實很多在大人眼中非常小的事情,但在孩子的眼裏卻感覺難以逾越。
孩子不敢去嘗試某件事情時候,一方面是認為事情對自己來講有點難,另一方面也擔心,自己如果做錯了,會受到小朋友的嘲笑和父母的責罵。所以孩子就本着不做不錯的道理,去面對每件事情了。
如果父母在面對孩子做的事情不能夠感到滿意,並且總是給孩子提出各種各樣的意見,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因為認為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而失去信心,甚至什麼都不敢去嘗試。
其實,智慧的父母不但會告訴孩子自己會犯錯,更會故意在孩子面前犯錯,父母通過對孩子的“示弱”,不但告訴孩子犯錯沒什麼,更會讓孩子明白,原來父母也會犯錯。
父母在平常與孩子的交往過程中,不要總是一副在上的樣子,不要總把自己説的很高,永遠不會犯錯。降低姿態,才能讓孩子覺得父母跟自己沒有什麼區別。
在孩子剛才學説話的時候,總是説疊字,很多父母也會跟着説疊字。這就是因為父母也把自己當成了孩子,用孩子的語言與孩子溝通。自己親子關係非常的和諧,可是當孩子大了,孩子面臨更多的學習和事情的時候,父母反而開始以大人自居,這隻能説明父母太焦慮和過去急躁。
孩子是一點的一點成長的,父母的教育也是一點的一點跟進。
03
不敢拒絕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聽到別人説:
這孩子可真乖啊;
這孩子真聽話;
這孩子真讓人省心;
……
很多父母是不是也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這樣的評價,但在我看來,孩子這種行為的背後,一定是在平常的是生活中,父母總是用命令的語氣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經常要求孩子要聽自己的話。
父母這種命令式的語氣,雖然讓孩子看着非常的聽話,其實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孩子內心的心理需求。這種溝通方式,讓孩子難以有勇氣去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也不敢去拒絕父母,這會讓孩子越來越不自信。
我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在談到家庭教育的時候,曾經這樣説:“我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因為我認為敢於最早舉起‘反叛大旗’的孩子,必定是治世英雄的雛鳥,父母僅僅會愛並不及格,因為母雞也會愛,何況最真摯的愛的另一面往往是最苛虐的酷政。父母必須接受訓練,具有相當的質量才行。”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事情,孩子也不例外。父母應該給孩子足夠的自我成長空間,讓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讓孩子決定自己明天穿什麼樣的衣服上學,自己吃什麼等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是可以成為現實的,並且父母是願意支持自己的想法。
現在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會分享,有的時候甚至會為了分享而分享,弄得孩子非常的不開心。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分享應該是開心的,而不應該是建立在一個人的痛苦之上,並且孩子有權決定自己是否願意分享。有時候孩子不是不願意去分享而是不願意現在分享。那麼父母就應該去引導孩子,讓孩子把自己的心裏話説出來。比如“等一會可以嗎?”類似這樣的話。
今天,也給大家推薦一些在日常生活培養孩子自信心的方法:
1)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任何問題
如論孩子提出任何問題,父母都要想辦法去回答,如果回答不了,就跟孩子是實話實説。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不讓還自己產生盲目崇拜心理,從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2)不能嘲笑孩子
由於孩子小,心智不成熟,偶爾做的事情或者説的話,在成年人看來非常的幼稚,父母千萬不要去嘲笑孩子,而是要對孩子的這種異想天開的思維,進行鼓勵,並引導孩子。
3)讓孩子擁有選擇的權利和機會
孩子也是家庭中的一員,父母在做某些決定的事情,特別是關係到孩子問題的時候,要讓孩子參與,並充分表達自己的意見。無論父母最後是否採納,都要告訴孩子原因,並進行鼓勵。
4)幫助孩子分析困難與問題
當孩子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父母首先不能指責孩子,也不能去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要去引導孩子自己發現問題,與找到解決問題辦法。以及以後在遇到類似問題,孩子怎麼做。讓孩子學會自我總結並自我改進。
5)表揚與鼓勵孩子要具體
父母去表揚孩子的時候,不要泛泛的去表揚,而是要針對某件事情去表揚與鼓勵。特別是在孩子做錯的事情中,也要找到孩子值得表揚與鼓勵的事情。
父母要時刻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能夠自信的成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