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樂園裏一羣孩子玩得正開心,果媽“忙裏偷閒”,低頭刷着手機。突然果果跑到媽媽面前,小辮子都散了。“媽媽,剛才有個男孩子用泡沫磚打我。”果果指着自己的額頭向媽媽告狀,果媽看孩子額頭一點事都沒有,也就沒放在心上,隨口説了一句:“哦,那可能是那個小男孩不小心,你是大姐姐了,讓着點小朋友們。”果果聳了聳肩,回了句“好吧”就繼續去玩了。
沒過十分鐘,遊樂園裏突然喧譁了起來,有一個老爺爺大聲吼着:“你做什麼呢!”果媽循聲望去,只見自家女兒和一個小男孩扭打在一起。她趕緊跑了過去,把兩個孩子分開。那老爺爺衝着果媽就吼:“你怎麼教育孩子的,這女娃怎麼衝過去就打我家孫子。”果媽瞪了一眼女兒,剛要開口教育,旁邊的一個媽媽率先開口了。“你這老爺子還惡人先告狀,明明是這小男孩先動手砸人的,還把另外一個小女孩推了下來。”果果不甘示弱,小小的人兒衝着大人展示着自己手上的傷口。“看,他把我的手都抓破了!”看到果果手上的口子,那老爺子自知理虧,罵罵咧咧拉着孫子先走了。這個時候,果媽才反應過來,心説差點冤枉了女兒。
尊幼、以禮相待等等,這些都是咱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而家長們也是這麼教育孩子的。但是家長們也應該教給孩子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什麼時候應該發揚精神,而什麼時候應該堅決説“no”。比如上述的案例,果媽一開始籠統地教育女兒要讓着小朋友,可是她沒有實際去了解情況,如果後來不是其他家長目睹了事情經過,説不定她還會聽信別人的話,要求女兒先道歉呢。一旦真的出現這個結果,那對果果來説是不公平的,她會覺得自己不被媽媽信任,以後遇到類似的事件可能會默默忍受而不去向家人尋求幫助。
所以作為家長,也應該思考一下如何引導孩子。比如可以參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告訴孩子咱們不能主動去欺負小朋友,但是一旦被小朋友欺負了或者被要求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時,應該要學會還手或者堅定地拒絕。另外,家長也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聽信別人的一面之詞就率先給自己的孩子“定性”了,不要總是否定孩子。畢竟,家庭和家人才是真正可以讓孩子信任並躲避風雨的港灣。
有些中國式家長可能覺得成天把“愛”掛在嘴邊太外露了,他們習慣默默把愛放在心裏,反而用嚴厲的教育來表達愛意。其實愛要大膽表達出來,時不時給孩子一個愛的抱抱,一個吻,一句肯定的鼓勵等等,這樣不僅是給孩子安全感,也是增進親子關係的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
被愛圍繞着長大的孩子,充滿自信、不會去討好別人,能夠真正幸福平和地享受他們的人生。
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羣美育兒,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