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鍊孩子社交能力的關鍵,竟然是……

鍛鍊孩子社交能力的關鍵,竟然是……

時間真的好快啊,不知不覺我們已經回國快兩個月了。過去兩個月裏,女兒開了很多眼界,已經過度消耗了她“這輩子”的份額了。

比如她會經常説,這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食物,結果下一頓竟然超越了上一頓,成為了又一個她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了,哈哈。

這是她第一次在國內待那麼久,而且是真正在生活了。

挺有感觸的一點就是,她的社交圈一下子打開了,擴大的社交圈肯定不如之前“純粹”,但卻很鍛鍊她的社交能力。

鍛鍊孩子社交能力的關鍵,竟然是……

我們每天換着花樣買早餐,她每一個都超愛

1

被“嘲笑”的自信

之前沒有這麼強的感受,這次回來我發現中英文語境很大的不同就是,英文的“自誇自擂”並沒那麼突兀,但一切換到中文就有點那麼一言難盡了。

女兒之前在紐約時不時會説,I'm super smart. I'm thinking really hard,在家在社區在幼兒園都這麼説,我們包括鄰居和老師也挺習以為常的。

回到國內後,她也會這麼説,但是用中文,我超級聰明的。但周圍給的反饋卻是截然不同的。

女兒在小區裏説的時候,被鄰居奶奶笑了,這麼大的孩子,怎麼臉皮這麼厚啊?

在家裏的時候,也被我媽媽説了,做人要謙虛,不能自己説自己聰明的,只能別人説你聰明。

第一次的時候,先生想幹預,被我悄悄制止了,我想讓“子彈飛一下”,看看情況。

女兒當下沒搭話,但看得出自己在思考。

後來女兒會選擇性説了,對她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和在我們面前,她時不時還會説的,也完全不介意我們父母對她的開玩笑。

但在其他人面前,她開始説的比較少了。

鍛鍊孩子社交能力的關鍵,竟然是……

前幾天給女兒洗澡的時候,我正好和她聊起她覺得自己聰明的事情,我就順勢問了她,你怎麼現在不怎麼説,我超級聰明啦。

她説,我在遊樂場説的時候,別人會笑,我不喜歡他們這種笑的感覺,那我就不説了。

我笑着追問,那為什麼你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面前還説呢,他們好像也會笑啊。

女兒抬起頭和我説,這是不一樣的,他們的笑沒讓我不舒服。

我又笑了,繼續問,那被他們笑過後,你還覺得自己是超級、超級、超~~~級~~~聰明的嗎?

女兒點點頭説,我有些事情就是超級聰明的,我不説,不代表我不是這樣。

我立馬説,嗯!媽媽特別同意你。

所謂社交能力的鍛鍊,一定不是“無菌環境”,或者孩子周圍所有的人都是和我們的育兒方法同頻,按照我們的“育兒劇本”走的。

如果真的是那樣,這樣的孩子的社交能力不會提高。

相反,接觸各種各樣的人,接觸多樣性,才能鍛鍊社交,最實際的例子,比如接納隔代育兒方式就是會不同。

如果我們以這樣的心態看待這些差異,那麼所有的“矛盾”和“衝突”都是“可成長的環境”。

鍛鍊孩子社交能力的關鍵,竟然是……

而我判斷是否干預,替孩子解決的一個界限就是看孩子的反饋。

如果孩子要“垮掉”了或者來求助了,那麼我就干預;如果孩子並沒有,哪怕會哭,會難受,我也會選擇再等等。

我知道這個度很微妙,而且作為父母的我們,總容易“自我代入”。

因此,鍛鍊孩子社交能力的關鍵,就是我們父母看待孩子面臨的社交衝突的心態。

心態對了,反饋就會不同。

2

被“勾引”的社交

女兒非常慢熱的,之前在外對陌生人哪怕第一次見到的我們的朋友,都是不説話的。

這次回國,環境變了,新鮮事物特別多。她時刻處於好奇的狀態,一直會問,這個是什麼?我們可以去看看那個嗎?可不可以去試試看?

我就趁着她旺盛的好奇心,稍微使了一點點的“小心機”。

第一次看到灑水車,我們停下來看了好久。

為什麼會灑水?好處是什麼?

會有什麼影響?有什麼替代方法?

鍛鍊孩子社交能力的關鍵,竟然是……

有一天,我們去吃自助餐,甜品區有棉花糖,女兒是第一次見。

我就帶着她去了。她排隊的時候,看着每個小朋友拿着棉花糖往回走,就更加期待了。

我額外破例把她抱起來,遠遠地就讓她看到那個做棉花糖的叔叔,相當於提前預熱,並且和她説,待會你自己和叔叔説點單哦。

一點不意外,女兒立馬搖頭説,不要,媽媽説。

我不搭話,而是繼續和她聊天,你説叔叔是不是有魔法,怎麼會突然變出這麼大的一個棉花糖啊。

女兒就和我愉快地聊了起來,我們還給叔叔編了一個小故事。

感覺女兒的能量慢慢上來了,我又再次提議,待會你自己和魔法叔叔説哦。

女兒仍然搖頭,但明顯情緒更加輕鬆了。我就順水推舟地説,嗯,那我們一起説吧。她同意了。

輪到我們後,我給了女兒一點點的時間,她沒有主動開口。

我就先説了開頭,我們要……然後看向女兒,又等待了幾秒,女兒和我一起説了,棉花糖。

慢熱孩子的第一次破冰很關鍵,而“趁熱打鐵”更關鍵。等待的過程中,我就又引導女兒問,你要大的還是小的啊?

結果,她自己對着叔叔説,我要很大的棉花糖,謝謝叔叔。

鍛鍊孩子社交能力的關鍵,竟然是……

內向害羞的孩子,我都習慣稱為“慢熱”,而像這次我所做的就是提前預熱。

所謂的提前預熱,不僅僅只是告訴她,接下來要發生什麼,這是心理預熱。

還需要給聲音預熱,我們排隊過程中,就開始聊天,讓她提前進入這個話題的談論場景。

另外,如果你家恰好也有個慢熱孩子,我們父母首先要克服公共場合的“等待尷尬”。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社交場合下,我們會不自覺地討厭“冷場”。而引導慢熱孩子的時候,“冷場”是必然的,也是必須的。

有些父母雖然也做了上面的所有步驟,但到了當下,我們會不自覺地搶先一步替孩子説了。

這其實是非常不好的,我就是社交慢熱的人,我明白説出第一句時需要積攢多少勇氣,而如果這時還有人替我説了,其實就是削弱力量。

鍛鍊孩子社交能力的關鍵,竟然是……

女兒在模仿巴西龜吃肉糜

而父母之所以總是搶着説,就是我們自己骨子裏有這樣的“尷尬”存在。

我親身經歷過很多次,我總以為那一刻很長,彷彿已經10分鐘,但真的其實也就一兩分鐘,我們成人世界等得起。

慢熱孩子為什麼越鼓勵越引導越慢熱,也許就差在那一刻的“搶三秒”。

3

“第三種力量”

週末還在和先生聊,女兒這次回國後的各種進步和成長。

和你們説過,先生之前還挺自責的,總覺得因為自己的工作發展需求,而“連累”了女兒。

我和先生説,孩子成長過程中有三種力量。

第一種力量是情感力量,第二種力量是知識力量,而這次我們回國親眼所見的女兒的變化,就是來自“第三種力量”。

“第三種力量”,不是環境,而是隨時隨地可以從任何一種環境中學習成長的力量。

如果我們覺得“環境”是孩子的成長力量,那麼我們做的就是總在主動創造利於孩子的環境,對於任何一點的變動或者不好,就會戰戰兢兢,提前排雷。

這是“直升機父母”或者“除草機父母”,只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只有把“環境”這個名詞變成一個狀態或者心態,那這才是真正的“第三種力量”。

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小到一個衝突,遇到的某個陌生人,大到養育者理念不合,家庭環境改變。

如果我們都能把它看作是“第三種力量”,而且堅信,我們總能幫助孩子從中汲取養分。

那麼,我們對於很多育兒問題,就不會焦慮了。那麼我們的心態也就會更加開放。

開放的心態,會讓我們不忽略孩子身邊發生的任何細微的事,抓住那些一閃而過,但也許卻會對孩子成長髮生巨大影響的事。

本來嘛,好好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

但我們卻總是拼命趕路,還以為那是我們給孩子創造的“最好教育”。

來源: 大J小D(jiayoubaobao2015)世界500強前高管,現居紐約。國際融合教育專家。500萬父母關注,擅長兒童全腦啓蒙、親子閲讀、在家早教, 分享最新美式育兒理念。著有育兒暢銷書《愛上閲讀的秘密》系列,《跟美國幼兒園老師學早教》系列三部曲。原文標題《女兒自誇:我真的好聰明!被“羣嘲”後,反而更自信了》轉載已獲授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16 字。

轉載請註明: 鍛鍊孩子社交能力的關鍵,竟然是……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