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初產婦坐月子有多難?婆婆不願伺候,寶媽果斷去了月子中心

由 顓孫佳悦 發佈於 健康

初產婦坐月子到底難不難?很多當事人回應:“做完月子後表示不想再生孩子了!既痛苦又委屈”。據數據統計:98%的年輕人在經歷月子的過程中,婆媳矛盾會急速增加。那麼,對於初產婦女來説,誰來負責自己坐月子呢?
很多年輕人腦海中第一個選擇都是自己的婆婆,大多數自家婆婆會為了讓孩子們減輕生活負擔從而挑起這個重擔。然而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對於本就矛盾繁多,家裏孩子多的家庭而言,這似乎成了一件難事。
例如身邊有一個同事,在經歷懷胎十月之後,想着終於算是從苦海中脱離出去,不用再和婆婆打交道,矛盾或許就沒那麼深了。隨後問題接踵而來,説是還要坐月子需要調養,立馬又把自己拴在家裏了。
當求助婆婆幫忙照顧坐月子時遭到了拒絕。婆婆對媳婦説:“當年自己坐月子也是沒人管,一個月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她只願伺候一週,公司不允許請假時間過長,其他的讓自己好好照顧自己”。
本來就很委屈的自己,想着生孩子這種從鬼門關徘徊的事,都是自己扛下來的,為這個家付出了這麼多,坐月子這種事婆婆還讓我自己負責。這下子矛盾一下子就被激化了,立馬就和婆婆吵了起來。
吵完之後再讓婆婆照顧自己可能性不大了,就算到最後婆婆同意過來照顧,發生矛盾該怎麼辦?我辛辛苦苦工作賺錢養家不就是為了讓自己生活得好點嗎?與其給自己找不痛快,還不如自己找人照顧自己。然後果斷去了月子中心,讓他們負責自己的恢復和飲食。
老一輩傳下的習俗,產婦在生完孩子之後元氣大傷,身體極其虛弱。如果不好好恢復,會留下很多內疾,俗稱月子病。
比如:冬天坐月子時候還不能碰冷水,不注意的話會導致以後時不時身體部位疼痛、手腳睡覺冰涼;還有不要生氣,特別是生悶氣,坐月子時生悶氣會讓自己很多事情想不開、失眠、容易感冒等等。
月子期對初產婦自己來説很重要,是很重要的恢復期。而婆媳關係也是家庭關係的主要樞紐。
那麼初產婦應該怎麼選擇處理這種關係呢?參考以下建議:
找自己親媽來幫忙坐月子
俗話説:“女兒是媽媽心頭的一塊暖玉”。兩人彼此相濡以沫二十多年,最瞭解自己的莫過於自己的母親了,從起居到飲食,從聊天到生活習慣。所以當產婦自己的親媽來照顧時,這可以説是“最好的選擇了”。
但是叫自己媽媽過來的日子不能太長,自己的媽媽在孃家那邊也有自己的事情要處理,我們要酌情考慮時間問題。
俗話説計劃趕不上變化,產婦坐月子前一個月時,要經常和家裏人溝通,換位思考,以不變應萬變。
提前安排好要發生的事情才不至於説等到坐月子的時候問自己婆婆時才發生矛盾。那當遇到這樣的情況時也能緩和自己的婆婆的關係。
花錢到月子中心
俗話説:“麻煩家裏人用的是親情,出門在外能用金錢處理,儘量不要用親情麻煩家裏人”。
對於那些家裏人都比較忙,從而碌騰不開手的家庭來説,這樣到月子中心坐月子是一個很合適的選擇。
因為到了月子中心,機構會給自己從頭到腳都照顧到位,包括孩子的初期護理,畢竟他們是專業做這個工作的,有些他們照顧的細節是我們想不到的。
在這裏,產婦只需要放鬆心情安心恢復就行了。一分價錢一分貨,好服務而且細節到位的月子中心價格也是令人大吃一驚的,所以有些家庭在選擇的時候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能力來選擇的。
傳統月子週期是30天,但是根據科學數據表示:要恢復得很好的話是要42天的,完全恢復需要的時間週期是60天。在這兩個月的週期中,我們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和習慣。比如:對自己胃刺激的食物不要吃、作息要規律、不能久坐和要經常做一些恢復身體的運動等等。
在這裏着重強調一下“自己的身體一定要注意好,一些月子期內患的慢性疾病目前醫療水平是無法根治的,所以為了自己,千萬要注意自己的身體”。
月子期間丈夫應該做的事
結婚生孩子是兩個人的事,從步入婚姻的殿堂就意味着男生要做一個丈夫,守護好妻子,讓家裏的生活更加美好。所以在妻子生孩子方面也要起到很重要的“潤滑劑”的作用。
剛剛提及讓自己的丈母孃來幫忙照顧自己的妻子坐月子,這時候要在中間起到一個“橋”的作用,在需要自己幫忙的時候跑腿跑得勤快點,因為自己做的本來就不多,所以男生應該做的就是支持、幫助和理解。
當自己的兩個媽媽在一塊的時候,俗話説:“三個女人一台戲”。產婦的婆婆和媽媽各自着想的對象不一樣,時間長了意見慢慢的就有了,分歧也會產生。雖然坐月子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兩家矛盾出現不是一個好現象。另外家庭的氛圍很緊張,產婦也會為了顧及兩邊的長輩不知所措,心情不好,情況嚴重會出現夫妻不和。
為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丈夫的責任就是一切事情提前溝通好,需要做事情的時候多勤快些不讓雙方家長那麼勞累,這麼做一方面是讓自己的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有擔當了,可以支撐整個家庭而欣慰。另一方面,讓自己的丈母孃認為是把自己的女兒託付給了一個可以交付的人的手裏,閤家歡圓。
總結
每位新生媽媽幾乎都會遇到婆媳關係,在此呼籲男性同志一定不要懶惰,當自己已經是一個丈夫的時候,就意味着你們組建了一個新的家庭,多一份關心和體貼。好好地融合家庭關係是關鍵,也是對這家庭做出最好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