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説話的早晚經常成為,小區裏爺爺奶奶們值得驕傲和討論的話題
“寶寶説話早才聰明嘛!”
“我孫子9個月就會叫爸爸媽媽了!”
“啊,你家娃都一歲多了還不會説話?”
是啊,周圍一歲同齡孩子都開始説話了,自己家娃遲遲“不開金口”。寶爸寶媽難免着急,不停問“度娘”怎麼回事。老人常用“貴人語遲”來形容説話晚的孩子真的是這樣嗎?
孩子開口晚,新手爸媽們是否需要擔心?開口晚的孩子真的更聰明嗎?
0-3歲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期
在醫院神經與行為發育門診,小天使聽到家長説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醫生,我的孩子什麼都懂,可聰明瞭,就是不會説。”
首先,需要弄清楚説話晚的概念。
説話晚的孩子往往有語言障礙,而語言障礙是常見的兒童發育障礙之一,是指兒童的語言理解或表達能力大幅度地低於同齡兒童語言水平。
一個2歲半的孩子,家長認為孩子可以聽從指令去關門或是丟垃圾就是都會都懂,但實際上這是遠遠不夠的,這是一個1歲孩子就可以完成的操作了,而作為2歲多的孩子,他應該能聽從包含先後順序、並列關係之類的複雜指令了。
想知道寶寶是不是説話晚了,先了解0-3歲寶寶語言發展的一般規律
對照上面這張表,肯定有不少寶寶的語言能力遠比表中描述得更棒。
沒有達標的寶寶家長也不要着急,不同寶寶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寶寶語言發育早或晚3個月以內是正常現象。但是寶寶的語言發育落後超過6個月,家長就需要重視,不能輕信“貴人語遲”這樣的客套話,應帶孩子到醫院檢查。
真的是語言發育遲緩?找準原因好治療!
一般來説,説話遲的孩子常見的有三種類型。
最好的一種情況是語言理解和交往能力都沒有問題,只是語言表達落後於正常,這種情況才可能出現“貴人語遲”的表現,才會在後期出現爆發性的語言,突然變得很會説,而且往往在2歲半之前完成。
而在門診碰到的更多孩子則是理解能力本身落後於同齡孩子,這就與神經系統的發育相關,需要進一步完善神經系統方面的檢查,比如腦電圖、頭顱磁共振等。
有些孩子,在早期更主要表現的是交往能力的障礙,比如説:
不互動 不交往 不聽指令
這種情況就一定需要警惕是否可能有自閉症傾向,這就需要更早到醫院來進行測評,由專科醫生來判斷了。
還有其他原因也要引起重視:
先天性唇齶裂、聽力障礙等。
智力發育落後或遲緩(比如唐氏綜合症、腦癱)
如果寶寶説話晚,是因為包括遺傳和疾病在內這些先天因素,家長應該帶寶寶看醫生,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正常情況下,孩子説話晚,家長應該反思寶寶的後天環境問題。語言發展優秀多數是後天培養的結果,所以,家長應積極改善孩子的語言環境,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抓住黃金期,寶寶能“妙語連珠”!
0~3歲是寶寶語言發育的黃金期,家長們不要太佛系地把一切交給時間,不然會錯過寶寶語言發育的黃金期。
0-3歲是兒童語言發育的關鍵時期,但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語言發育,存在一些誤區。
這些誤區要避開
誤區1:剪了舌繫帶就會講話啦?
舌繫帶過短限制了舌頭在口腔內的活動,尤其對捲舌音,齶音及舌音,對於整個發音不起主要作用,也不影響説話的早晚,所以家長不要把語言障礙的原因全部歸結於舌繫帶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誤區2:父母工作忙,爺爺奶奶忙着做家務,讓孩子看電視學説話可以嗎?
電子產品是無法替代人工交流和互動的。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會導致兒童交流態度差,不聽指令,對外界人和物的興趣大大降低,還會增加孩子語言發育遲滯的風險!
詞彙的獲得是概念的形成,需要各種感官的綜合介入,電子產品只侷限於視聽覺刺激,並不是最佳途徑。
如果有家長懷疑寶寶語言發育遲緩,應儘早去正規醫院就診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