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生兒臂叢神經“連根拔起”,醫生穿針引線恢復“舉手之勞”

由 公冶爾藍 發佈於 健康

一名巨大新生兒在生產時導致右臂神經受損,手臂無法抬起,轉至上海市兒童醫院骨科接診後為其進行了手術,重建了患肢抬肩和屈肘等功能。

晨晨(化名)出生時有八斤重,家裏人都為有了一個“大胖小子”感到開心,但漸漸地媽媽發現孩子右上肢只有手指可以屈曲,手腕以上無法主動活動,始終癱在一邊。到3個多月大時晨晨媽媽認為不能再等了,便開始到當地醫院進行診治,醫院初步檢查後認為可能是生產時牽拉導致的臂叢神經受損,但因為缺乏手術的條件,建議晨晨媽媽轉到大醫院去。最近,7個月大的晨晨轉至上海市兒童醫院骨科接受治療。

晨晨(化名)出生後右手臂無法抬起

在媽媽分娩過程中,如果孩子手臂的臂叢神經受到損傷,會出現臂叢神經所支配的肌肉發生麻痹。被損傷的一側上肢,往往是癱於體側,動作幅度很小或根本就不動。而臂叢神經受損最佳的手術時間是嬰兒3個月到6個月之間,而手術是否要做,何時做時機最佳,對於醫生的經驗和判斷提出了較高要求。通過體檢、肌電圖和核磁共振,醫生確定了晨晨臂叢神經上中幹損傷,損傷較為嚴重且複雜,可能神經根性撕脱,這就需要找新的神經予以替換,手術難度極大。而晨晨已經7個月,不能再拖了,必須立刻手術。

手術過程中首先面臨的難點是需要在原本就已經很小的操作空間裏,尋找神經斷端。由於神經斷開的方式可能是從中間斷開,也可能是從根部撕脱,醫生需要非常細緻的檢查每一根神經,並且根據神經斷開的類型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手術探查發現晨晨的頸6、頸7神經均為根性撕脱,斷開的神經不能再用,需要尋找其他部位的神經進行替換。經過甄別和選擇,醫生決定以肋間神經和副神經作為替換,利用原有的頸5神經重建了患肢抬肩和屈肘和伸腕功能。

完成神經替換後,手術縫合時的神經縫線也是一大難題。神經縫線是一種專用縫線,只有是1/3根頭髮的粗細,肉眼很難看到,針頭也非常小,手術中一旦把針頭彈掉就很難再找到。

每根神經縫線只有1/3根頭髮的粗細

好在經過3個小時“纖毫畢至”的手術,順利為晨晨搭起臂叢神經的橋樑。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近日已經順利出院。據悉,近五年上海市兒童醫院骨科與華山醫院專家團隊合作,手術矯治的臂叢神經損傷超過300例。為臂叢神經受損的患兒家庭解決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