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寶寶趴在牀上哭,媽媽的舉動讓娃沒了呼吸,很多父母都在犯
對於每個寶寶來説,哭泣就是他們對待父母最大的武器,但對新手媽媽來説,孩子時不時哭一場,鬧一場,哄也哄不好,簡直會讓她們隨時懷疑人生。
這時“哭聲免疫法”出現了,這個“娃哭就不抱,不哭才抱”做法,曾讓不少外國家庭受益。因此在推行到國內後,曾一度風靡媽媽圈,就連國內也有不少明星使用了這個方法後,覺得效果不錯。
有一位媽媽,堪稱“哭聲免疫法”的忠實粉絲,為了訓練孩子趴着睡,將三個月大的寶寶獨自放在嬰兒牀上,讓他趴着。可憐的寶寶覺得趴着難受,想翻身,卻根本沒有辦法,哭着求助媽媽,媽媽無動於衷。
後來,寶寶在亂動的過程中,一隻腿不小心卡在護欄處,於是動不了了,難受的他只能嚎啕大哭。結果無論孩子怎麼哭泣,媽媽看都不看,因為她認為一旦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搭理了孩子,那麼一切就前功盡棄了。
就這樣,這個三個月大寶寶,最終因為媽媽的愚蠢趴在牀上窒息而亡。
孩子趴着睡容易呼吸不暢,這連沒做媽媽的人都知道,然而這位做了媽媽的人,卻愣是傻不楞的,所謂的“哭聲免疫法”到底騙了多少人。
這件事被報道之後,就連曾經使用了哭聲免疫法的馬伊琍都公開發文表示,很後悔曾經使用。
什麼是哭聲免疫法?所謂哭聲免疫法,就是在寶寶哭泣的時候,父母置之不理,等孩子哭久了,自然就會停止哭泣。而等到下次後,寶寶因為潛意識知道哭泣沒有用而不再哭泣。
這種方法訓練長大的孩子,起初是會安安靜靜不再哭泣,但長大後都會有着睡眠障礙的情況,嚴重的甚至還會有精神分裂症狀。
上面事件中的媽媽,也是使用了“娃哭就不抱,不哭才抱”的這種方法,那個媽媽的孩子沒了性命。而這個方法創始人約翰華生的子女,境況也是極其諷刺。
他的一個兒子已經在三十多歲的時候自我了結,另一個兒子雖然性命無憂,生活卻也極其窘迫,而女兒也曾多次嘗試自殺。
可見,這種方法並不是完全正確。再説小孩子正是需要從父母身上獲取信任感和認同感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父母不給予足夠的關愛和呵護,不僅容易破壞孩子與父母的親密關係,也容易導致孩子對外界缺乏安全感。
馬斯洛曾將“安全感”列為人類的需求層次理論之中,可見安全感對人的重要性。所以在孩子需要感情回應時,父母應該給予回應和陪伴。
1. 孩子兩歲前,娃哭就要抱
一般來説,孩子三歲前需要在爸媽的懷抱中長大,這是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哭泣時大多都是因為生理原因。因為太小,他們不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去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只能靠本能的哭泣,試圖得到外界的温暖和幫忙。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對孩子的哭泣置之不理,孩子的病症不僅會加重,內心還會產生惶恐,以後不敢再從外界尋求幫助,當然也會變得自卑而缺乏安全感。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不會愛自己,也不會愛別人。
所以,這個階段孩子的哭泣,父母最好千萬不要忽視,最好抱起孩子,幫孩子解決身體上的不適,或者輕輕拍打孩子,緩解他的情緒。
2. 孩子兩歲後,娃哭要適當抱
孩子兩歲後哭鬧,一般是因為想做的事沒有做成,所以通過哭鬧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併發泄自己的不滿。這個時候,父母需要在精神上滿足他,陪伴在他身邊,根據情況抱抱他。
物質上應該建立一定的規則,不能直接拒絕,也不要一直滿足他。最好是陪着孩子做一些其他的事,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遇到打雷聲感到害怕,或者孩子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卻表達不出來感到焦慮而哭泣時,父母需要及時抱起孩子安撫他,讓他緩解內心的焦慮,精神情感得到滿足。
3、孩子三歲後,娃哭需引導
孩子三歲後,有了表達自己想法和行為的能力,一般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或者需要父母來幫助時,就會着急着哭出來。這個時候,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安慰和幫助,所以父母需要幫助孩子解決問題,然後告訴孩子哭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有任何想法直接説出來會更好。
我們都知道養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我們不提倡對孩子溺愛,但也不能冷漠以待,再説培養孩子獨立性,也不能在孩子懵懂無知的時候。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如果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冷漠教育的話,那麼孩子的身心都會受到嚴重的傷害。與其傷害彼此的關係,不如不要吝嗇一個擁抱,讓彼此都能身心愉快。
今天,你給孩子抱抱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