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做錯事時,不是不能批評,而是要用對批評方法!

由 撒宏才 發佈於 健康

許多家長在孩子做錯事時,都會忍不住批評孩子。希望通過批評,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而改進自己的行為。然而,事實往往不盡人意。常常是家長越批評孩子越叛逆。有些孩子在被家長批評後,一氣之下離家出走,有的孩子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孩子做錯事時,難道就不能批評了嗎?當然不是了。孩子做錯事時,如果你不對其進行批評,可能會出現兩種結果。一種是孩子可能不會意識到自己錯在哪,就會出現一錯再錯。另一種,孩子知道行為是錯的,但家長沒管不問,孩子認為這行為被默許了。也會一犯再犯。

所以,孩子做錯事時,不是不能批評,而是應該用正確的批評方法。

在講批評的方法前,我們先來了解下批評的作用有哪些?

一、批評的作用有哪些

樊登老師曾説過,他有天帶着他的兒子嘟嘟,在小區的跟上散步。當樊登老師看到路邊的樹時,他就問嘟嘟:“你看,為什麼有的樹長得直,而有的樹卻長彎了呢?”嘟嘟回答:“長得直的樹是因為有人修剪了。而彎的樹是因為沒人修剪。”

這時,樊登老師又問嘟嘟:“那你知道爸爸為什麼會向你提出要求和意見嗎?”嘟嘟回答:“那是因為你在修剪我。”最後,樊登老師又問嘟嘟:“你希望自己長成一棵有修剪的、直直的樹,還是一棵沒有修剪的、變變的樹呢?”嘟嘟回答:“當然是一棵有修剪的直直的樹了。”

批評對於孩子的作用,正如樊登老師所説的,是為了助力孩子的成長。批評既可以讓孩子知道行為的邊界,還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品格,更好地為自己也為別人負責。

二、如何正確批評孩子

講到這裏,有的家長可能會問:“為什麼我家的孩子批評不但沒效果,反而越批評越叛逆了呢?”那八成是你用錯了批評的方法。其實,想要讓批評發揮它積極的作用,是需要技巧的。

1.不要急於批評,要給孩子解釋的機會

曾經看過一則關於常州6歲的小女孩的新聞。小女孩子的父親在工地上班,有天,小女孩子來到父親上班的工地玩耍,她不小心觸發了射釘器,隨後,一根長達7釐米的鋼釘穿進了小女孩的胸膛。然而,小女孩由於擔心父親批評責罵,一直忍着痛不敢告訴父親。

所以,當孩子犯錯時,如果家長經常不分青紅皂白,直接就對孩子嚴厲批評,甚至打罵孩子的做法,只會讓孩子越來越膽小,甚至會造成當孩子被冤枉或承受很大痛苦時,也不敢表達。

當我們發現孩子犯錯時,不要急於批評,先讓孩子説明原因。一方面可以避免冤枉孩子。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孩子的陳述事情的勇氣和能力。

2.批評前先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再提出不足

曾經聽一位朋友分享她是如何糾正孩子寫字難看的故事。她説她兒子剛學寫字時,她一看到寫得不好的,就會批評兒子:“這個字寫得也太難看了吧,擦掉重寫!”這時,兒子雖然按照她的意思擦掉重寫了。但看得出兒子是帶着情緒去寫的。

當朋友擔心長此以往,孩子會越來越不喜歡寫字了。當她覺察到這點時,她就改變了策略。當她再次看到兒子字寫得不好時,她不再直接點明不好的地方。而是先找出兒子寫得好的字,然後跟兒子説道:“哇!這幾個字寫得真好,橫豎筆畫都很直,看上去好工整。”接着,她再指向另一個寫得不好的,説道:“這個字看上去有點歪,如果你能把它也改工整了,那就更完美了。”這時,兒子就會很樂意地去改正了。

可見,當我們先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時,再提出孩子不足的地方。既保護了孩子的自尊,也不會讓孩子因此產生挫敗感,更利於孩子的成長。

3.批評時只描述事實,表達期待,不帶評價

“你怎麼回事,説了你多少次了,你總是這樣!”“你就是故意的!”有些家長在批評孩子時,經常會帶有這些評價的語句。這些語句只是表達了家長的憤怒情緒,更多的是表達家長對孩子的不滿,及對孩子的否定。這不僅不利於孩子改正錯誤,還會讓孩子產生對抗的情緒。

家長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批評時,只描述看到的事實,並表達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如,媽媽發現,從6點放學回家後到現在已經過2個小時了,你卻還沒開始寫作業。媽媽擔心你太晚寫作業會影響睡眠,不利於身體健康。所以,媽媽希望你放學回家可以先寫完作業再玩。

三、批評孩子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講完了批評的技巧後,最後,我們來講講批評孩子時,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呢?

1.就事論事,不翻舊賬。

2.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評孩子。

3.不要在孩子自責時批評孩子。

4.批評是針對孩子當下的行為,而不能針對孩子的人格。比如説:“你真是個壞孩子!”“你怎麼這麼笨!”

寫在最後

錢學森曾説過:“正確的結果,是從大量錯誤中得出來的;沒有大量錯誤作為台階,也就登不上最後正確結果的高座。”

所以,身為家長,我們須明白,孩子是在犯錯中成長起來的。我們批評孩子,是為了讓孩子學會在犯錯中成長。所以,我們批評孩子時,是批評錯誤的行為本身,並要告訴孩子接着如何做才會更好,幫助孩子在錯誤中成長。這才是我們批評孩子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