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上樓經過鄰居門口,又聽見李大姐在教育自家兒子:\"你聽見沒?你是死人啊?和你説八百遍了,怎麼就是記不住,我不知道上輩子作了什麼孽,生了你這麼個廢物。\"
李大姐是個急脾氣,直來直往的性格雖然給我們大家的印象都不是很差,可是有一點我卻不太贊同她,那就是教育孩子的方式。
每次去李大姐家串門,總是能碰到她嚴厲訓斥自己調皮兒子的景象,雖然李大姐沒有動手打孩子,但她和孩子説話的方式尖酸刻薄,有時讓待在一旁的我也尷尬不已,
在看李大姐的兒子,不但沒有乖巧聽話,反而更加叛逆,面對媽媽的教訓他甚至沒有任何表情,嚴重的情況下直接就會摔門出去。
其實在生活中有很多父母會像李大姐一樣,他們嘴上説着愛孩子,可滿目猙獰的樣子,真的無法讓人和愛聯繫到一起。
01語言暴力充斥着孩子們的日常生活
而且美國愛荷華大學也曾做過一項研究,上面顯示大部分的父母每天和孩子交談的話語中只有20%是積極和充滿鼓勵的,剩下的基本上全是負面的情緒。
例如:你怎麼那麼笨呢?我怎麼會生出你這樣的弱智。別哭了聽見沒,再哭就不要你了。啥事情都做不好,你到底能幹點什麼?諸如此類的話語,每天充斥在孩子們的生活中,但這種和孩子交流的方式純粹是語言暴力。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視頻,有一檔綜藝節目叫《少年説》,裏面有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在台上大聲哭着控訴自己的媽媽,她説:\"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為什麼你總拿我和別的孩子比較。?\"
可台下的媽媽卻嚴肅又冷漠地回答她説:\"我一直都在不斷的打擊你,因為我覺得以你的性格,如果我不這樣做,你可能就會有點飄。\"
小女孩接着反駁媽媽説:\"我説了我不適合激將法,你們老是在這裏打擊我,我才覺得自己很差。\"但媽媽依然堅持自己的想法,甚至對女兒説:\"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拍一下,當你覺得自己很弱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推你一把\"。
小女孩沒有説服自己的媽媽哭着走下了台。或許在孩子的心裏已經説了無數遍:\"媽媽,求你別再罵我了,求你聽聽我的心聲。\"
02語言暴力會改變人體的大腦結構
從這個故事我們不難看出,父母總是自以為是地認為語言上面的嘲諷和訓斥能夠激勵孩子成長,但恰恰相反,這種語言暴力往往傷害孩子最深,而且傷害的指數還特別驚人。
對此,哈佛醫學博士也曾做過一項深入的研究最後得出結論:語言暴力會改變人體的大腦結構。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他們的大腦在不斷的發育中,如果總是生活在訓斥,責罵,苛責的環境中,大腦就會為了適應這樣的環境而改變發育的結構,最後形成懦弱,自卑,自我否定的人格。
所以教育孩子父母要用正確的方法,尤其是在和孩子交流的過程中,不要使用貶低嘲諷,訓斥責罵的方式,更不要惡言惡語,因為父母的肆意批判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03丟掉語言暴力,別讓他成為一把兇器
1、 先觀察,不輕易下定義
成長過程的孩子認知能力有限,語言表達能力也很弱,犯錯在所難免,所以在發現孩子有錯誤時,父母不要着急下定義,而是應該先觀察孩子的行為。
瞭解究竟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做?把客觀的疑問擺在桌面上,之後孩子就能説出內心的感受也能講出為什麼犯錯,接下來父母再進行下一步的教育引導。
2、 感同身受,站在孩子的立場想問題
父母不要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想孩子的問題,因為孩子和成年人沒有可比性,所以處理事項應該感同身受,先照顧他們的情緒,再來解決根本的事情。
當然面對孩子嚴重錯誤,父母的態度可以適當地強一點,可是不能亂填標籤,更不能胡亂指責,瞭解孩子內心感受才能讓他們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這樣也才能起到教育的根本。
3、 找到原因,清楚地告訴孩子該怎麼做
很多父母往往在孩子犯錯時只是把憤怒的情緒發泄出來,然後用語言暴力的方式來和孩子進行交流,但收到的結果卻使孩子更加的叛逆,而且也嚴重地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
因此,聰明的父母應該找到孩子犯錯的原因,接下來再清楚的告訴孩子究竟該怎麼做,例如:孩子磨蹭拖拉,不要總是囉嗦埋怨,而是應該告知孩子立馬行動,或者幾分鐘後就要出門等等。
分析孩子具體犯錯的原因,並提出具體的要求,不去過多的指責批判會讓父母和孩子真正的成為朋友,也才能避免語言暴力成為一把兇器。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