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邵菲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據國家衞健委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現有接近1800萬隨遷老人,佔流動人口的7.2?其中,有43?老人是專程來照顧子女及孫子的。
前幾年曾流行過一個順口溜“媽媽生,姥姥養,爸爸回家葛優躺,爺爺奶奶來欣賞”,雖然是一句調侃,但卻折射出了一種社會現狀——姥姥成為了帶娃主力軍。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楠楠是一位新晉寶媽,當時生孩子的時候,婆婆只答應過來照顧月子,説照顧孩子的事情她不管,自己要安享晚年,於是等楠楠月子一坐完就立馬收拾東西回家了。
楠楠在一個人拉扯了孩子一個月之後,眼見產假要休完了,誰來照顧孩子成了大難題。對此,老公也多次打電話回去讓婆婆來帶娃,但每次都被直接拒絕,不放心將孩子交給保姆的夫妻倆,最後一合計,讓姥姥來帶娃。
楠楠媽媽剛開始也不願意,畢竟自己還有一年才退休,家裏還有一大家子需要照顧,但是看着女兒情況確實為難,就只能提前內退,過來帶娃了。
其實,生活中,像楠楠一樣讓自己媽媽來帶娃的寶媽不在少數,但做出此決定的原因卻各有不同。
為何如今更提倡姥姥帶孩子?優勢有三
1、緩解婆媳關係
婆媳矛盾是我國亙古不變的難題,尤其是在家裏有了孩子後,兩人雖然目的一樣,但是身份、立場、育兒觀念的不同,極容易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引發矛盾,甚至可能大打出手。
不少奶奶都非常強勢,會過度干預年輕父母教育孩子,企圖用自己的方式來教育,還有不少奶奶太過溺愛孩子,縱容他們的無理要求
加之有些老人不喜兒媳,會故意挑撥孩子與寶媽的關係,使得親子關係變得緊張。
其實,婆媳之間的這些矛盾,在日常生活中很可能會轉嫁到孩子身上,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導致其性格出現缺陷。
所以,基於這些弊端,不少寶媽都不願讓婆婆帶娃,更青睞於讓自家親媽來幫忙。
2、母女沒有隔夜仇
雖然姥姥也是老人,一些奶奶帶娃的弊端也會在她們身上存在,但是當因育兒存在矛盾時,母女之間可能當下會有爭執,但畢竟母女沒有隔夜仇,過後都能和解。
此外,在自己親媽面前,有什麼意見都可以直接説,多商量,因此,寶媽自身就能少很多顧慮,能安心出門工作,少些惦念。
而姥姥也會更注重自己女兒的想法和建議,並欣然接受,這樣一來,就能有效避免很多家庭矛盾,家庭氛圍也更加輕鬆和諧,利於孩子的成長。
3、老一輩思想在轉變
我國傳宗接代的思想一直都比較嚴重,子隨父姓也是約定俗成的觀念,所以帶娃這件事一直都不會假手給姥姥,害怕孩子和姥姥親,甚至是改姓,最終落得個子孫旁落的境地。
但是現如今,隨着思想的開放,這種想法、執念正在土崩瓦解,越來越多的奶奶願意放手將孩子給姥姥帶,而姥姥們帶娃也多能得到自家兒媳的諒解,於是,姥姥帶娃的潮流就應運而生了。
姥姥帶娃付出再多,也別忽視這一點
實事求是,不要“報喜不報憂”!
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女子外嫁,生活處境本就艱難一些,不少姥姥為了不讓女兒擔心、為難,聽了女婿一家難聽的話,孩子和自己身體出了一些問題,往往會瞞着女兒自己解決,將所有的苦楚都藏在自己心裏。
殊不知有時候,姥姥的“報喜不報憂”反而可能讓子女誤會自己,最終落得吃力不討好的下場。
王大媽也是帶娃姥姥中的一員,當時親家説什麼都不願帶娃,於是她心疼女兒只能無奈頂上,結果自己嘔心瀝血,辛苦帶娃幾年,期間不僅被女婿嫌棄,最後孩子還不和自己親,説自己是爸爸那邊的孩子,把王大媽氣得不輕。
這是不少姥姥都經歷過的委屈,甚至有些奶奶看孩子和姥姥親,還會在孩子面前挑撥離間,破壞他們之間的感情。
婆家這一系列的態度、行為,無疑會讓真誠付出心血的姥姥最終吃力不討好。
【幸孕説】
“隔窗看到兒抱孫,自己心疼自己娃。”不少媽媽心疼自己的孩子,委屈自己幫其帶娃,所以,女兒們成為媽媽之後,一定不要忽略了那個最愛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