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新手媽媽@飛花最近在羣內吐槽老公:“我老公一點沒當爹的自覺,抱個孩子也不會!”
有人勸到:“多讓他帶帶,就進入狀態啦!”
飛花繼續説:“讓他帶,我怕娃有危險,今天我去洗澡,讓他看會兒娃。回來看到他竟然豎抱着寶寶在家裏溜達!”
另一位媽媽説:“這麼小的寶寶,脖子還沒長硬,可不敢豎抱!”
飛花説:“對啊,他説覺得沒事兒,簡直氣死我了。”
看了他們在羣裏的對話,我忍不住出來説:“你錯怪你老公了。”
小寶寶剛出生時,軟綿綿一團,我們想當然覺得寶寶脖子沒長硬,豎着抱會傷害孩子的脊柱,但其實真相未必如此,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新出生的寶寶到底能不能豎抱,該如何豎抱呢?
新生寶寶到底能不能豎抱?
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對於醫學上比較穩定的早產兒,可以採用KWC來代恆温箱的養育措施。
KWC其實是一種豎背寶寶的方法,讓寶寶用小青蛙一樣姿勢趴在媽媽雙R間,面部向側上方微微上揚。
這樣的抱娃方式,在西爾斯女士的親密育兒理論中也經常被提及。既然權威機構世界衞生組織和教科書式育兒書籍都支持新生兒豎抱,説明這種豎抱寶寶的方式,並不像傳聞那麼可怕。
按照醫學常識,平抱和豎抱的區別本質上只是寶寶脊柱受力方向的區別。平抱時,我們的手託着孩子的腰臀部,其頭部枕在大人的臂彎中;豎抱時,大人的手也會支撐嬰兒脊柱,只要保護好頸部,並不會造成什麼損傷的。
豎抱好處有很多
因為不知道從哪裏聽來的“老話”,許多新手爸媽唯恐豎抱會影響孩子脊柱發展,就放棄了豎抱。但其實,豎抱並不僅僅是一種抱孩子的方法,對於新生兒身心發育也是有許多好處。
首先,豎抱緩解“溢奶”。
大寶在月子裏總是“溢奶”,在他清醒時,我就會用背巾豎着揹他,餵奶後也會豎着抱他在家裏溜達溜達。豎抱是治療胃食管反流最有效的方式,在吃完奶後,媽媽可以豎抱一會兒孩子,讓他消化一會兒,再把寶寶放進嬰兒牀。
其次,豎抱讓寶寶覺得更加安全。
豎抱的時候,媽媽和寶寶的接觸面積最大,幾乎是“心貼心”的,類似於擁抱的姿勢,讓寶寶覺得更加安全,能夠促進親子依戀的發展。上面我們提到世衞組織建議的KWC法也是基於這樣的理論。
最後,豎抱能促進新生兒認知發展。
曾經有個有趣的段子,説媽媽費心給新生寶寶買了可愛的卡通牀鈴。但從寶寶的視角,看到的都是動物的“屁股”。我們都知道,對於寶寶而言,看到的越多,聽到的越多,大腦神經元就會越活躍。但仰面躺在牀上,能看到的事物實在有限。因此,在寶寶清醒時,能多豎抱着他邊走邊聊,對於認知發展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Ps:無論是哪種姿勢長時間保持,大人和孩子都不舒服,所以。建議爸爸媽媽輪換姿勢抱寶寶。
豎抱寶寶注意三點,錯誤姿勢傷娃不淺
查閲文獻時我發現"新生兒不能豎抱"的説法,最早出現在美國的一家媒體報道上。八九十年代的媽媽們會用揹帶背寶寶,但是當時條件比較落後,揹帶沒有支撐頭頸的部分。一些兒科醫生就擔心孩子椎體過度伸展。
可見,真正傷害孩子的,並非某一種抱寶寶的姿勢,而是錯誤的姿勢。那麼在豎抱新生兒時,我們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
一方面,保持託舉和保護。
在豎抱寶寶時,我們要先托住寶寶的頭和脖子,另一隻手托住寶寶的屁股。抱起來時,讓寶寶的下頜放在自己肩膀上。
在豎抱期間,保護脖子的手不能離開,因為小寶寶的頸部肌肉還沒有什麼力量,可能會支撐不住頭部,有栽下來的風險。
另一方面:豎抱別搖晃。
之前有媽媽在羣裏發來視頻,姥姥豎抱着剛出生的寶寶,一邊跟着音樂跳舞,一邊在家裏轉圈。我忙告訴她:“這樣做為時尚早,趕緊停下來!”她非常納悶,這樣抱着多好玩啊!畫面多和諧啊!怎麼還説不好呢?跟她説了好一會兒,她才明白,問題不在豎抱姿勢上,而在跳舞這個動作上。
Tips:新生兒的大腦和脊柱都比較脆弱,如果一時不注意,搖晃幅度過大,會對寶寶的脊柱大腦造成損傷,嚴重還可能會導致“搖晃綜合症”。
凌晨媽媽來叨叨:
面對新出生的寶寶,我們通常覺得他們很脆弱,需要輕拿輕放。這是完全沒問題的,但是如果瞭解新生兒特點,掌握正確方法。不必因噎廢食,讓孩子喪失體驗豎抱的機會。畢竟,很多寶寶是非常喜歡豎抱的,因為媽媽肩頭的視野,可比躺在嬰兒牀裏開闊多了。你家寶寶也喜歡被豎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