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的一天:見慣了不靠譜的家長、目睹了太多的無奈

兒科醫生,絕對算是家長們最不想見到的人了。一旦去見他們,意味着漫長的等待,孩子在經歷着痛苦煎熬,就連家長,也因憂愁和焦慮開始爭吵不休。

前不久,你也許被《機智醫生生活》裏的“佛祖”感動過,還感嘆生活中這樣的醫生太少。但今天要説的紀錄片,就真實展現了幾位兒科醫生的“機智生活”。片中還提供了一些孩子常見病例以及家長的誤區,看完這部紀錄片,對親子關係和醫患關係都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

兒科醫生的一天:見慣了不靠譜的家長、目睹了太多的無奈

-每集40分鐘左右,共8集

- 製作班底為曾拍攝出《守護解放西》紀錄片的原班人馬

- 運用多種手段進行隱藏式拍攝,24小時記錄科室裏發生的一切,真實再現了醫院等待、看診、查房、手術等場景。

這屆家長有多不靠譜?一個3歲小男孩“丁丁”受傷,泌尿科醫生詢問媽媽,孩子是怎麼受得傷?媽媽直言不諱地説:“被我踹的。我是很反感因為各種問題請假不去上課,因為我不學的同時,別人都在學啊,我真的就想治一下他。就在這種情況下,我就失去了理智。”醫生被媽媽的坦誠嚇到,在接受採訪時直言:她這樣的媽媽不稱職。

兒科醫生的一天:見慣了不靠譜的家長、目睹了太多的無奈

檢查結果顯示,媽媽這一腳提到了繫帶。包皮繫帶位於陰莖頭腹側中線的皮膚皺襞。若斷裂後癒合不佳形成瘢痕或繫帶過短,可能造成陰莖勃起彎曲或疼痛,從而影響以後的生活。

兒科醫生的一天:見慣了不靠譜的家長、目睹了太多的無奈

直到此時,媽媽才開始後怕,連着追問:“會不會影響智力?會不會留疤?會不會影響小便?”她哭着説孩子從小都是她親力親為,現在給孩子報了早教課、鋼琴課、美術課、平衡車、英語,孩子上課沒有以前那麼積極了,她一怒之下,發了脾氣。現在,她也在反思是不是自己太嚴厲了點,是不是表達的方式不對。

兒科醫生的一天:見慣了不靠譜的家長、目睹了太多的無奈

另一個在生氣情境下、下手沒輕重的媽媽把孩子的脖子扭傷。原因是晚上小孩子不睡覺,憤怒的媽媽抓着脖子把孩子扭過去,結果造成孩子受傷,趕緊來醫院掛急診,自己內心也後悔的要死。面對孩子,媽媽們難免會急躁和發脾氣,但還是應該保持理智,不要因一時衝動,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醫院裏,快人快語的醫生與糊塗家長的交鋒真是人間真實。小朋友發燒,理智的家長都知道注意觀察,多喝水,吃退燒藥。但看看這些糊塗家長都做了些什麼?奶奶給孩子額頭上抹雞蛋白、媽媽給孩子包着被子,甚至有高熱驚厥病史的孩子發燒時,奶奶和爸爸的第一反應不是給孩子吃退燒藥,而是使用偏方,在腳底抹上莫名其妙的膏藥、在孩子背上刮痧,醫生看了都直嘆氣,一再強調:孩子發燒時,檢測小朋友體温,如果在38.5以上,要選擇藥物退燒,低熱38.5以下,選擇物理降温。

而另一位被家長氣到的醫生遇到的情況是:孩子被撐衣杆戳傷,創傷的深度超出了醫生的最初判斷。醫生對家長提出嚴厲批評:“家長監管不到位,差一點孩子命都沒了。也是這孩子命大,是斜着插進去的,如果直着插進去,他就不是你的崽了。”

兒科醫生的一天:見慣了不靠譜的家長、目睹了太多的無奈

也有令人哭笑不得的狀況出現,媽媽抱着孩子掛急診:“醫生,醫生,你見過被魚咬到的寶寶嗎?”説完自己也忍俊不禁,哈哈哈哈哈哈大笑起來。醫生仔細檢查了後,説沒事。媽媽還擔憂地問:“魚會釋放毒液,要不要打針?”醫生都為難地説:這,我都不知道該打什麼針?病例該怎麼寫?

還是這名急診科醫生,碰到一個爸爸帶孩子來醫院,孩子騎自行車被撞,頭上一個大包在流血。

醫生:“媽媽呢?”

爸爸:“媽媽出差了。”

醫生:“媽媽知道嗎?”

爸爸:“不知道。不敢給她知道,她知道,我倆都‘死’定了。”

兒科醫生的一天:見慣了不靠譜的家長、目睹了太多的無奈

醫生一副“我懂”的表情,然後問“什麼時候出差回來?”在得知要一週的時間之後,説那恢復得“差不多”了,“我把傷口處理得好看一點,這樣媽媽就不會罵你們了。”

有位醫生,醫術高超,對病人負責,人品也好。但因為一個光頭的造型,每每出現,小患者們都高喊着“光頭醫生來了!”然後,迅速逃走,甚至躲到病牀下面。“光頭醫生”掏出玩具、熊貓造型的可愛帽子,想盡各種辦法跟孩子套近乎,才終於取得孩子的信任。

兒科醫生的一天:見慣了不靠譜的家長、目睹了太多的無奈

不僅僅是這名醫生,隨手拿出造型可愛的玩具似乎是兒科醫生的標配,連彈幕都開始操心地問:玩具報銷嗎?急診科的醫生為了安撫孩子的情緒,塗鴉一個小豬喬治也是家常便飯,只是被孩子認為是“豬媽媽”讓醫生很受傷:“這不是小豬喬治嗎?我畫得不像嗎?”

醫生不僅是跟孩子玩得起來,還要懂孩子的心情。一位患有先天性膽總管囊腫的小朋友,深夜找到“光頭醫生”,偷偷問自己的手術需要多少錢。小朋友説媽媽工作一天掙幾十塊錢,手術費太貴了,他不想做手術了。看到這一幕,醫生倍感心酸,他説自己是山裏走出的孩子,讀書的時候沒有錢,差點放棄自己。他不想讓這樣的情況再發生。

兒科醫生的一天:見慣了不靠譜的家長、目睹了太多的無奈
兒科醫生的一天:見慣了不靠譜的家長、目睹了太多的無奈

醫生告知媽媽,孩子體內的囊腫已經很大,手術是唯一的治療方式。孩子經常反反覆覆的不舒服,為什麼沒有及時去醫院?媽媽説平時孩子也有表現出疼痛,但她都讓孩子忍忍,孩子也就這麼忍耐了下去。

醫生説,這個孩子太懂事了,“心思太重了,反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成人把懂事定義為褒義詞,可有時懂事掩蓋的是無憂無慮的童真。在醫生的講解中,家長也意識到了自己的失誤,留下懊悔的眼淚。

醫院,無時不刻不在考驗着家長。一個小朋友身體的腫瘤佔了她身體重量的1/4,全院醫生大會診,希望非常渺茫。孩子的奶奶提出:考慮到經濟因素,如果堅持下去,最後可能會“人財兩空”。孩子的爸爸媽媽怎麼會輕言“放棄”兩個字?他們依然選擇了微乎其微的希望。儘管孩子的手術很成功,但不幸的是,病情復發,孩子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

家長們都知道,有時候帶孩子去打疫苗,還沒輪到他的時候,就開始反覆哭鬧起來。這是為什麼呢?紀錄片中的醫生表示:孩子哭鬧緣於害怕。此時,要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可以通過講故事、唱歌,分散他們的恐懼心理。

兒科醫生的一天:見慣了不靠譜的家長、目睹了太多的無奈

急診科的醫生在處理孩子頭上的傷口時,就運用了這一點,孩子原本有説有笑,蓋上無菌孔布之後就開始害怕哭鬧起來,此時,醫生説:“你給我們講個故事嘛,講完了我們再開始。”孩子開始講起來,醫生悄悄地開始操作,等孩子的故事講完,手術已經完成。

紀錄片中,還介紹了許多常見、罕見的病症情況,家長也可以瞭解學習。

兒科醫生的一天:見慣了不靠譜的家長、目睹了太多的無奈

比如:男孩子為啥要割包皮?醫生介紹説:包莖容易引起感染,特別容易引起包皮垢,感染後容易引起孩子的排尿不舒服、瘙癢等症狀,可能會對小雞雞的發育有一定的影響。沒有做包皮手術,患陰莖癌的風險很高。

片中還有一個案例,值得家長重視。有個孩子睾丸一邊大一邊小,檢查結果顯示腫塊已經佔據睾丸組織的3/4。

醫生介紹説,兒童睾丸腫瘤,是小兒常見腫瘤之一,常見症狀是無痛性陰囊區增大,可表現為陰囊區腫塊,極易被忽視。最常見的有兩種,一是畸胎瘤,大部分是良性的。另一種是卵黃囊瘤,肯定是惡性的,如果腫瘤與周圍的組織相互融合到一起,就切不乾淨,腫瘤不能切除,只能連同睾丸一起切除。切除了之後,還有一個睾丸,青春期二次發育,孩子還是可以正常生活。

兒科醫生的一天:見慣了不靠譜的家長、目睹了太多的無奈

得知這一情況的媽媽留着眼淚説:“即使孩子以後沒有生育能力,但他能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成長,我們也是能接受的。”好在,萬幸的是,手術後顯示是良性,孩子只需要定期複檢就行。

家有肥胖的孩子也要重視起來。泌尿科的醫生表示肥胖兒童肥胖會導致身體脂肪增多,內分泌系統紊亂,性激素失調,雌性激素增多,雄性激素減少,進而影響陰莖的正常發育,對未來生活造成影響。

兒科醫生的一天:見慣了不靠譜的家長、目睹了太多的無奈
兒科醫生的一天:見慣了不靠譜的家長、目睹了太多的無奈

急診內科的醫生也遇到了小孩子得脂肪肝的病例,醫生當下對他提出了減肥大計的要求,並要求家長督促孩子鍛鍊,控制飲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等等。

嚴格來説,這部紀錄片是推薦給家長看的。家長可能學不到專業的病理和護理知識,但家長可以從中體悟到平時對孩子的忽視、對兒科醫生的誤解。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072 字。

轉載請註明: 兒科醫生的一天:見慣了不靠譜的家長、目睹了太多的無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