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若長壽,必有預兆”:福壽到老的人,未必有錢,但有4個習慣

“人若長壽,必有預兆”:福壽到老的人,未必有錢,但有4個習慣

01

人活於世,只有兩個最為簡單的追求,一個是壽命,一個是安穩。

長壽,那是每個人都期望的事兒。而安穩,那是大多人終其一生的追求。只不過,能夠安康長壽的人,終究少之又少。

有些人特別長壽,可就是生活質量太低,不是這裏患病,就是那裏有健康的問題,反正越長壽,就越是受苦。

而有些人雖然活得安穩,生活質量也比較高,但他們年紀輕輕就走了,只享受了短暫的人生旅程。

對此,不禁想起了蘇軾對於人生的感慨——此事古難全。

既想擁有長久的壽命,又想擁有高質量的生活,那難度就特別大了。一般來説,能夠做到福壽安康的人,都有着特別好的“福氣”。

或許,有人會感慨,長壽安康的人絕對是有錢人。其實,這種説法是不正確的。錢財能夠解決生活中百分之九十九的問題,但無法解決“死神”。

所以説,福壽到老的人,未必有錢,但一定有這4個習慣。

“人若長壽,必有預兆”:福壽到老的人,未必有錢,但有4個習慣

02

習慣一:半糊塗,半認真。

有一副對聯寫得特別好。

上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下聯: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遇到不能容納的事兒時,我們不需要過分認真,只需要糊塗一點就好。沒必要為了一件事兒而糾結,沒必要為了瑣事而苦惱。

遇到難以相處的人時,我們只需要笑笑就好,沒必要與之太較勁。要知道,跟無所謂的人較勁,只會拉低你的生活層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能夠做到“認真”,甚至做到了百分之兩百的認真。可是,我們卻做不到“糊塗”。也許,難得糊塗才是生活的真相。

人活一世,也就是經歷個過程罷了,我們不需要過分糾結,也不需要過分苦惱。對於一切人與事兒,我們只需要淡然一笑就可以了。

“人若長壽,必有預兆”:福壽到老的人,未必有錢,但有4個習慣

03

習慣二:心如止水,靜待花開。

所謂“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中醫強調的,就是“固本培元”,從“整體”的情況去調養人體的健康。而説到“調養”,就不得不談及“修心”。

我們常説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中的“修身”,其本質就是“修心”。只要你的心修好了,那你的身體就能處於一個“平衡”的狀態當中。

有些人躁動不安,經常發脾氣,不是這裏斤斤計較,就是那裏大動肝火,那他的生活質量能高嗎?那他的人生能長久嗎?

就像河水,如果它總是翻騰,那它不就離“蒸發枯竭”不遠了嗎?

如果想要讓河水源源不斷,那我們就得讓它“靜”下來。唯有平靜,才能緩緩地流動,既能夠滋潤河邊的生物,也能細水流長,長久不息。

同樣的道理,我們要想長壽安康,那我們就得修到“心如止水”的境界,方能淡然處世,靜待花開。

“人若長壽,必有預兆”:福壽到老的人,未必有錢,但有4個習慣

04

習慣三:清心寡慾,為而不爭。

人類存在慾望,這是正常的情況。只不過,當人之慾望過分旺盛時,那慾望就會消磨人之壽命,讓人既活得痛苦,內心又變得消極起來。

人類所追求的慾望,可以分為這麼三種,第一種是原始的慾望,跟異性有關;第二種是金錢的慾望,跟物質有關;第三種是名利的慾望,跟名聲有關。

就像一個普通人,當他沒有錢的時候,他特別希望擁有大量的財富。當他擁有了財富之後,他又想擁有不同的異性。當他的原始慾望得到滿足之後,他又想得到好的名聲。

可以説,人永遠都不滿足。得到了錢財,還想要更多錢,進而不斷地追求,愈陷愈深。或許,我們終究會被“貪婪”的黑洞所吞噬。

所謂“情深不壽,慧極必傷。”當我們走了極端之後,相信我們終究會受到傷害。而慾望,往往是“害人不淺”的關鍵。

為什麼我們會痛苦?因為慾望難以實現。為什麼我們會忐忑不安,甚至鬱鬱寡歡?因為我們對某些人與事兒“求而不得”。

所以説,清心寡慾,為而不爭,方能消除不必要的慾望,達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人若長壽,必有預兆”:福壽到老的人,未必有錢,但有4個習慣
 

05

習慣四:做到“三七分”。

對於生活的所有事兒,我們只需要把握“三七分”的原則就好。

吃飯的時候,我們沒必要吃太飽,七分飽就可以了。有些時候,留三分空間給自己,不至於吃撐了讓自己難受。

喝酒的時候,我們沒必要喝太醉,七分醉就可以了。有些時候,留三分清醒給自己,或許會避免不少的風險。

運動的時候,我們沒必要做過激的運動,運動七分就可以了。有些時候,留三分精力給自己,或許我們的身體會更好。

所謂的“三七分原則”,説到底就是讓人走中庸之道,別過分走了極端,鑽了牛角尖。要知道,走極端的本質,就是在鋼絲上跳舞,風險很大。

那些長壽安康的人,絕對不會走極端,而是把握好一個“度”,安穩到老。

文/舒山有鹿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77 字。

轉載請註明: “人若長壽,必有預兆”:福壽到老的人,未必有錢,但有4個習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