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輔導作業母慈子孝,一輔導作業雞飛狗跳,這絕對是母親很多家長的帶娃現狀。
即使平時再乖巧懂事的孩子,寫起作業來也能把家長氣到半死,恨不得先吃兩粒救心丸。脾氣上來難免吼孩子兩句,但有多少家長知道,這一吼很可能直接影響了孩子的未來!
哈佛醫學院知名精神學副教授認為,家長對孩子吼叫會影響孩子的腦部發育,從而影響孩子的智力。而且經常對孩子嘶吼還會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影響親子關係。
因此,作為家長,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吼娃”教育並非一無是處雖説吼娃不對,但當孩子面臨危險時,家長對孩子吼叫也實屬正常。
這時家長的吼,可以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還能給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孩子以後都會注意遠離這種危險。
由此可見,專家不提倡吼娃,只是不提倡家長將多餘的情緒發泄到孩子身上。在正確的時機吼孩子,也是有助於孩子成長的。
吼娃的目的從來不是嚇唬孩子,而是起到提醒和制止的作用。因此,家長還是要儘量控制情緒,減少日常生活中為了釋放情緒,而未經大腦過濾的無用吼叫。
父母吼娃應遵循這三個原則1)先定規矩,不壓抑情緒
其實大多數孩子都是懂事的,但父母還是總會因為孩子的一些舉動生氣,究其根源,正是親子間溝通不到位。
父母可以先和孩子一起制定個規則,比如做某些事情要遵守什麼樣的準則,什麼是孩子不能做的,什麼是媽媽不能做的。
或者也可以設計一個小手勢,當孩子或父母情緒達到一定程度時,可以用這個手勢來表示自己已經控制不住情緒,需要暫停交流,讓雙方都冷靜下來。
而等冷靜之後,再換一種不傷害孩子的方式,將這種情緒抒發出來,這樣對雙方都好。畢竟有情緒是難以避免的,總是壓抑也不是一個好方法。
2)學會暫停,注意尺度
生氣是所有人都會有的情緒,如果家長控制不住,可以擺出嚴肅的表情或加重語氣,來讓孩子意識到你發怒了。
但切忌過激行為或吼叫,這對解決事情並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家長可以先將自己的情緒壓下來,讓首先自己保持冷靜。接下來再告訴孩子自己生氣的原因,比如他某處做的不對,作為父母的我們很擔心之類的。
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表達你對他的關注和愛,相信孩子會更願意接受。
3)注重引導,讓孩子主動改正
除了寫作業之外,最讓家長頭疼的,可能就是房間裏隨處可見的玩具了。相信不少家長都因此和孩子大吵過,但這並沒有什麼效果。
其實,家長看到玩具散落在一邊時,可以直接地告訴孩子:地上玩具太多了,有些亂。而不是急着去否定他。
用這種引導的方式,讓孩子自己發現並主動改正錯誤,這樣效果會更好。如果他沒有收拾,家長則可以加重語氣再次強調。
如果第一次他就將玩具整理了起來,父母可以給孩子多多的鼓勵,告訴他,爸爸媽媽看到你主動收拾很開心。一般情況下,孩子在得到鼓勵後,都會更有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