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期望你的孩子長到多高#
寒假是市民帶孩子看身高的高峯期
醫生髮現,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身高
期望值也逐漸水漲船高:
男孩最好能長到1.85米
女孩至少也要1.65米
1
“沒到1.85米就是浪費好基因”
不少家長陷入“身高焦慮”
記者從多家醫院瞭解到,寒假期間,與長高相關的內分泌科、兒童保健科等相關門診,專家號一號難求,幾乎一放出來就被約滿。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在同齡人中偏矮,擔心今後個頭不高;還有些家長自己個頭不高,擔心孩子也會長不高;就連個頭較高的家長,也會擔心孩子身高不到期望值。
楊先生身高1.76米,妻子李女士身高1.53米,兒子小勇(化名)今年6歲,身高剛到1.1米。擔心孩子今後長不高,楊先生帶小勇到醫院諮詢。按照父母身高估算,小勇遺傳身高1.71米左右,楊先生非常失望,再三諮詢增高秘訣,“兒子至少要比我高”。
高個子父母也會為孩子身高而擔憂。家長陳先生也很着急。他身高1.8米、妻子身高1.68米,期望兒子今後能長到1.85米。可兒子11歲了,個頭在班上只是中等。擔心孩子“浪費了好基因”,夫妻倆寒假帶他到醫院做檢查。結果顯示,孩子生長髮育正常。醫生推斷孩子可能是發育較晚,身高猛長的時期還沒有到來。
2
個頭更高更有社會競爭力?
家長的期望值變高了
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兒童保健科副主任醫師張飛忠介紹,來看身高的孩子主要集中在兩個年齡段,分別是6~8歲和12~14歲青春期。
“與前些年相比,家長對孩子身高的期望值變高了。”武漢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姚輝介紹。
過去,家長希望孩子儘可能長高,女孩1.6米、男孩1.7米的期望值比較常見。近幾年,受到流行偶像、網紅影響,家長認為,將來孩子們應該有更高的個頭,才更有社會競爭力。因此很多家長都希望女孩能長到1.65米以上,男孩最好能長到1.8米,能超過1.85米就更好。
事實上,我國的男女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呢?根據2020年國家衞健委發佈的報告,我國18至44歲男女的平均身高數據如下。
3
生長激素是增高靈藥?
醫生:不是想用就能用
家長對身高的期望值變高了,孩子怎樣“達標”?有家長將目光瞄準了生長激素,卻不知,生長激素並非增高靈藥,也不是想打就能打。
姚輝告訴記者,幾乎每個月都會遇到不少家長諮詢打生長激素的事情,希望通過人工干預手段來給孩子增高。但實際上,打生長激素屬於醫學治療手段,有嚴格的適應症。
目前,全世界範圍內被批准使用生長激素治療的兒科疾病有:生長激素缺乏症、小於胎齡兒、小胖威利綜合徵、特納氏綜合徵等。此外,中國中華醫學會的性早熟診療指南中提到,對於性早熟的患兒,在使用治療性早熟藥物的基礎上,如果生長減速或身高受損,可加用生長激素。對於不符合適應症的孩子,醫生一般不予支持。
“不必過於執迷身高指標。”姚輝説,孩子最終能長多高,這與遺傳、睡眠、營養、運動、情緒等多方面因素相關,家長不必“唯身高論”,應多關注孩子整體生長髮育狀況,孩子身心健康,有獨立而完整的個性,這更重要。
4
孩子多高才正常?
怎樣才能讓孩子長得更高
很多家長覺得自己家娃長得慢,其實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主觀猜測,每個孩子的發展趨勢都是不一樣的。
不過,可參考小兒各年齡段身高的健康標準(可稱“正常值”或“參考值”) ,正常的身高範圍是在-2SD和+2SD之間。也就是説,在這兩個範圍之外的,就屬於身材矮小或者過高。
下圖為衞生部制定的《中國 7 歲以下兒童生長髮育參照標準》,家長可以參考對照。
7 歲以下男童身高(長)
標準值(cm)
注:表中 3 歲前為身長,3 歲及 3 歲後為身高
數據來源:衞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衞生司
7 歲以下女童身高(長)
標準值(cm)
注:表中 3 歲前為身長,3 歲及 3 歲後為身高
數據來源:衞生部婦幼保健與社區衞生司
▐ 生長速度同樣重要
如果3歲以前每年生長<7釐米、3歲到青春期以前每年生長<5釐米,青春期以後每年生長<6釐米,也要當心。
如果孩子在班級裏由矮到高排隊排在前三個;衣服褲子穿幾年都不小;父母身高很矮的;出生早產或小於胎齡或有宮內發育遲緩的,最好從小在兒科內分泌醫生那裏隨診,判斷生長髮育是否正常。
這份“長高攻略”請收藏
☟☟☟
來源:長江健康新媒體
記者:王春嵐 通訊員:高琛琛 李菡
來源: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