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思維活躍和胡思亂想根本不是一回事。
如今,在應試教育之下,有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孩子越來越少,他們面對相同的問題時,給出的答案和辦法如出一轍,就好像是工廠裏的機器一般。
而實際上,每個孩子在變成“工廠機器”之前,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是非常強的,直白地驗證了一百個人中會有一百個哈姆雷特一樣,他們都是獨一無二的。
到底是什麼削弱了孩子的創造力發展?
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很嚴苛
家長們對於成功教育的慾望都是一樣的強烈,孩子懂事聽話,品學兼優,落落大方,自己可以節省很多力氣和精力,無論是誰看見了他們,都會稱讚一番。
雖然這不是對優秀孩子的統一界定,但是這樣教育方式下培養出的孩子一定不會錯。所以不少家長都會向着這個目標,嚴格進行的。
在這過程中,孩子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就會經歷從有到無。起初他們還會為了自己的想法和家長抗爭,但慢慢的,也就不做任何無謂的嘗試了。
成績是衡量孩子發展的唯一指標
在應試教育影響之下,如何界定孩子是否優秀呢?對於幼兒園階段的寶寶,標準就是老師教會的知識都掌握了沒有。
對於上學階段的學生,標準就是考試成績,就算是過程中付出再多的精力,成績不好就會被全盤否定。也就是分分分,學生的命根。
而那些思維活躍,有更多想法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承擔更多試錯的風險,遠沒有接受標準答案來的安穩。這樣剛容易受到大家的認可,就只能認命了。
羊駝媽有話説:
當家長看到孩子變得越來越認命的時候,還會感到非常氣憤,為什麼我的孩子變成了這般木訥,為什麼我的孩子沒有了創造力?到頭來家長們卻要倒打一耙。
但責任何嘗又是全部在家長身上呢?家長只不過是被時代而改變,也是應試教育下的無辜受害者。抱怨再多,不還是要回歸現實!
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鼓勵孩子,理解孩子。接納孩子的不平庸,接受孩子犯錯。但同時也要做好接受孩子成績不理想的準備。
訪談了數百個成績不好的孩子後,發現了共同之處:都喜歡胡思亂想
都是精神內耗惹的禍
何為精神內耗?顧名思義就是的將自己的精力消耗在內心自我鬥爭中,經常因為一些不相干的事情浪費自己的精力,導致在更意義的事情上,感到心不從心。
同樣,對於學生時代的孩子來説,精神內耗的最直接表現形式是胡思亂想。面對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時候,延展性思維成為主線。
有時候,孩子們可以意識到精神內耗並不是什麼好事情,不僅僅會讓自己的成績變差,還會招惹來家長和老師的批評,但他們就是控制不住。
哪怕在心裏已經暗下決心,不想那些有的沒的,但是大腦的活躍思維,會抓準一切時間為所欲為的。相比於枯燥的學習,天馬行空的想象豈不是更有趣味一些!
家長越是阻止,孩子越猖獗
當家長掌握了這個道理之後,就想着進行相關的干涉行為因為引導。畢竟知道了問題所在不作為的話,絕不是一個稱職的家長。
但是,如果家長不能控制好自己的尺度和方法,不僅不會得到想要的結果,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加逆反,加劇精神內耗對孩子的影響。
正確的做法嘗試把自己的思維變到孩子的頻率上,用孩子的思維進行理解,等到孩子發現家長能夠理解自己的時候,就會變得平和一些,起碼不會太反抗。
然後再慢慢地讓他們接受常規的思維方式,鼓勵他們減少精神內耗的頻率和可能,要是孩子自己都不能控制思想的話,那家長也無計可施了。最重要的是改變孩子主觀想法!
今日話題:
你家孩子會出現精神內耗的情況嗎?這種精神內耗對學習的影響真的那麼嚴重嗎?歡迎和我們一起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