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日長之至,日影短至,至者,極也,故曰夏至”。
夏至這一天,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晝時間最長的一天。作為24節氣之一,民間有“消夏避伏”、“清補”等習俗。
夏至吃什麼,每個地域有不同的飲食文化。
夏至蛋和夏至羹是湖南人的首選,然湖南不同地區也有不一樣的飲食文化。
湘西、郴州、永州一帶吃夏至蛋,將整個雞蛋煮熟,剝殼後加紅棗煮湯吃。在湘南一帶,用紅紙或紅染料將蛋皮染紅,再用一個小網袋掛在胸前,一直到中午乃至下午再把蛋吃掉。
長沙一帶吃夏至羹,將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湯丸,吃個團不僅可以身輕如燕,還能力大無窮,達到“麻石踩成坑”的效果。
夏至吃麪和夏季吃冷麪,還是有不一樣的地方。北京人喜歡在夏至開始時吃涼麪,涼有助於消化和增強食慾,又不會因為過於寒冷而導致腹瀉。夏至後,北京的涼麪開始大賣。
還有一種過水麪,是山東人在夏至常吃的。熱面放在涼水中,拿着小爪籬,一次又一次從湯水裏撈麪吃,對小孩子而言,不僅是吃飯,更是一種樂趣。
餛飩,在廣州常見的食物,卻是無錫人在夏至當天食用的。有一句諺語,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寄託着先輩們的美好祝福,小孩健康成長,家庭温馨和樂。
我沒吃過豌豆糕,但是吃過綠豆糕,還有北京小吃驢打滾。豌豆糕是南京的老風俗。在夏至這一天,老人要求孩子騎坐在門檻上,吃豌豆糕防治百病。夏日天氣炎熱,胃口不好,涼涼的豌豆糕可以開胃消食。
麥子煮粥,顆粒飽滿分明,適合早上煮粥享用。若是僅僅煮麥粒來吃,你們有吃過嗎?山東部分地區就有煮新麥粒的習俗。收割新鮮的麥子,剝下穀粒後放入湯水中煮熟,再用爪籬撈起,小孩子既能嚐鮮,又愛玩。
無錫人就則相反,不吃麥粒,而煮麥粥吃。清新可口的麥粥,能緩解夏季食慾不振,還可以去濕利尿,是不可多得的美味營養粥。
廣東和廣西部分地區,如玉林,夏至有着吃荔枝的習俗。炎熱的天氣,拿出放在冰箱冷藏的荔枝,冰冰涼涼透心涼,不得不説是一種解暑的方式。更有甚者將荔枝肉泡在蘇打水、飲料裏面,自制汽水。
但荔枝屬於吃了容易上火的食物(荔枝殼煮水可以降火),大量吃荔枝還容易引起低血糖,所以吃荔枝一定要適度。
常聽老人説,“冬吃蘿蔔,夏吃薑”。天氣炎熱,多數人食慾不振,吃生薑有利於增進食慾,也有利於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食慾不振,我們可以吃些什麼有益於身體呢?孫思邈曾經提出,
“常宜輕清甜淡之物,大小麥曲,粳米為佳”,“善養生者常須少食肉,多食飯”
多吃清淡鮮甜之物,食用五穀,如大麥、小麥、粳米、糙米等。少吃肉,多吃米飯和湯水。夏季更加強調清補,尤其是有助於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食物,儘管排汗多,也不要過分食用鹹的食物。
人體需水量大,湯水方面多喝冬瓜、海帶、綠豆湯,但綠豆湯不可當水喝,體質虛弱寒涼之人,更不可多喝。夏季常在空調房,尤其是上班族出汗少,運動少,濕氣更容易滯留體內,因此可飲用木棉花湯祛濕。
(頭條搜索有很多優質內容,可以瞭解各時令飲食技巧等,可以點擊下方卡片搜索夏至養生必喝湯瞭解更多。
另一方面,吃一些豬肉、李子、桃子、菠蘿、芹菜等,在夏天少吃辛辣之物,如燒烤加厚重的調味料,吃麻辣火鍋,特辣酸菜魚、毛血旺等,多吃些以性寒涼味酸食物為宜,不過應注意生冷飲食不宜過度,以免温度不適導致腸胃功能紊亂。
除了飲食上調節保健,精神上亦然,做到“心靜自然涼”。
【晨希煮義:90後小饕客。廚房與愛暖人心,柴米油鹽皆是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