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涉及專業部分,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閲讀參考
不要焦慮,愉快“吃手”的秘訣在這!
在我的兒保門診中,經常會出現以下這樣的開場白:
媽媽A:醫生醫生,你幫我看看,我家寶寶3個月了,成天吃手,是不是沒吃飽啊?
媽媽B:醫生醫生,我家娃5個月了,怎麼最近開始口水流地越來越多而且總吃手,是不是缺什麼微量元素,缺鈣或者鋅啊?要不要補點啥?
媽媽C:醫生醫生,我家寶寶兩歲了,最近我發現她喜歡吃手,是不是肚子裏有蟲子?要不要吃點打蟲藥?
媽媽D:醫生醫生,你看看我兒子的牙齒好像往外突了?他從小就愛吃手,要不要干預啊?
媽媽E:醫生醫生,我越不讓他吃他越吃得厲害,罵也罵了就是不聽,是不是有什麼心理問題?這可怎麼辦?
媽媽F:……
(圖片源自網絡)
Dr.Meow:嗯,這個麼?説來話長,搬好小板凳,且聽我慢慢分解。
看到這裏,大家一定會感慨,現在養個孩子真心不容易啊!特別是對於新手爸爸媽媽,還來不及體會為人父母的快樂,就被孩子的各種問題搞得懷疑人生:“為什麼我家孩子的小毛病這麼多?”
(圖片源自網絡)
但其實,來自日本的作家中川李枝子,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所有小孩都是“問題兒童”。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還各不同呢!所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孩子“吃手”這個行為,我們或許會得到不同的答案,是時候一起帶領孩子們愉快地“吃手手”啦!
在正式解題之前,我要先給大家洗洗腦,接受這樣一種狀態,就是孩子的大腦遠比你想象得要複雜。
或許你們會從此開始慢慢重新認識這個雖然是藉助我們的身體而來,未來卻不屬於我們的小生物,他們為了成為自己而來,為了取悦自己而努力生長和發育。
我們來一起理一理“吃手”的時間軸。
一
2~3月齡:讓孩子吃吧,不必慌
所有的寶寶在2~3月齡的時候,都會開始嘗試吃手,大人們通常這個時候會很緊張:“天呢!手多髒,多少細菌,不能吃手!”
伴隨而來的是:
頻繁地給孩子洗手;
或者給孩子戴一個小手套(襪套也有,多”聰明“的大人啊!);
又或者一看見寶寶吃手,就特別勤快地把小手拉開(是不是期待我給你們點個贊?想多了!)
(圖片源自網絡)
以上均是標準的錯誤示範,你中招兒了沒?
其實寶寶吃手技能是與生俱來的。
“吃手”這個技能是人家寶寶可能在肚子裏就愉快享受的技能,怎麼換了場地,到了你家,就要被剝奪這個樂趣了呢?
(圖片源自網絡)
新生兒出生之後是沒辦法吃到手的,因為寶寶不再是子宮當中蜷縮的狀態,而是仰卧為主,這個時候,對於新生兒來説,手和嘴的距離簡直就是天上和地下的距離——遙不可及。
但是,隨着孩子腦細胞的飛快發育,寶寶的精細動作飛速發展,觸覺感知飛速發展,個人-社會性飛速發展,對身體的探索也開始愈發旺盛。
(圖片源自網絡)
寶寶們不經意間發現,原來他們是一個有兩隻手的生物,而且,還可以通過嘴巴來品嚐和探索!
我們會好奇,手那麼好吃嗎?
是的,這種非營養性的吮吸為寶寶日後的聰明才智打下了基礎,倘若你嘗試打斷一個正在吃手起勁的寶寶,等待你的將一定會是一次強烈而持久的抗議。
那麼如何應對2~3月齡寶寶的吃手問題?
正確的做法是:寶寶吃自己的手,讓大人們去説吧!
大人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在準備讓寶寶享受這次“精神食糧”之前,用乾淨的毛巾擦一擦小手即可。
倘若你還沒來得及擦,寶寶就吃上了,也大可不必擔憂,環境共生菌反而對腸道的菌羣穩態有利。
二
4~10個月:吃手會緩解長牙的不適哦
有的大人會發現自家的寶寶在這個時期吃手的頻率較以前大為增加,再加上充沛的口水,有時候小手手整個都要被寶寶吃到嘴巴里去了,還不時讓自己做出乾嘔的姿勢。
別急,我們大人要做什麼之前,記得先等一等、看一看、想一想,然後再去做一做。你們會發現,如果按照這個步驟,養育孩子的心態會變得平和很多。
那麼為什麼寶寶這個階段更加愛吃手了?
大人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想一想,為什麼寶寶在這個時間段突然變得更加愛吃手了呢?你們看到了什麼?看到了口水,還看到什麼?
別忘記看看嘴巴里的變化哦,因為這個時期,牙齒該長了呢。
我想,大人們不會不知道長牙有多痛了吧,如果你們長過智齒的話,那種痛恐怕也至少是茶飯不思了。寶寶出牙的時候,哪怕牙齒還沒有冒出小頭,牙齦癢痛也已經出現了。
如果大人們身上癢,你們自己會怎麼做?用手撓撓唄。寶寶也是這樣想的。
(圖片源自網絡)
因為之前已經確認自己有手這件事情了,也深刻認識到吃手帶來的巨大愉悦了。所以此刻,寶寶們會不假思索地操起他們身體中最靈活的部分——手,吃起來,這樣長牙的疼痛和不適感就會變得更加容易接受了。
哦,多麼聰明的孩子啊!我們大人卻因此而焦慮甚至嗔怒,該改變的不是寶寶,是大人們自己哦。
三
1歲之後:試試轉移寶寶吃手的注意力吧
通常1歲之後孩子開始學會走路,學會很多技能,會“再見”,會拍手,會聽大人的指令,我們就開始理所當然地認為:都這麼大了,應該不會再吃手了吧?
我想,大家擔憂的無非是這些:手太髒、牙齒要變形、手指要吃壞、別的孩子不吃了……
(圖片源自網絡)
記住,所有未來還沒有出現的事情,如果我們僅僅是擔憂,是不會有任何改變的。
如果別人家的孩子給了你太多的壓力,比較好的方式是,你也拿別的寶寶的爸爸媽媽和自己做個比較,也許,你們會會心一笑放過自己,那也放過自己的寶寶吧!
如何應對1歲以後孩子的吃手問題?
1、如果是在家裏
如果在家,那麼儘可能多地給孩子提供需要用到手的遊戲,尤其是“指指點點”、“戳來戳去”、“插插弄弄”、“胡亂畫”、“搭好又推到”等等這些會讓孩子的手很忙的遊戲。
我敢肯定,從這些遊戲中孩子雙手獲得的刺激以及大腦獲得的愉悦體驗一定遠遠超過吃手,小手這麼忙,哪兒還顧得上吃手呢?
所以,如果你覺得孩子吃手很頻繁,首先想一想,你們給孩子的小手準備了哪些遊戲呢?
2、如果是在户外
如果在户外,吃手通常發生在孩子覺得無聊或者倍感壓力的場合。那麼,我們是不是首先考量一下週圍的環境中,到底是什麼讓孩子感受到無聊或者壓力了呢?
找到它,然後解決它。當然,如果你一時間很難找到答案,此時一包嬰兒手口濕巾或許是最優解,直到你找到正確的答案。
四
2歲以上:充分提供孩子喜歡的“手指遊戲”
這個時期,爸爸媽媽們對孩子吃手的容忍度已經變得越來越低了,尤其是擔心孩子的牙齒。
所以,我想説的是,小時候的技巧,此時依然奏效。例如捏東西玩,甚至用手指蘸着番茄醬畫在自己和媽媽的臉上(這也太有趣了吧)等等。
如何應對孩子2歲以後的吃手問題?
如果想減少吃手的頻率,那就要充分地提供孩子喜歡的“手指遊戲”:
可以套上小指偶,玩一玩過家家;
或者讓寶寶雙手沾滿潤膚霜,來給爸爸的大肚子做“馬殺雞”;
讓寶寶拿着媽媽的口紅給媽媽畫一個獨具特色的唇妝,等等。
這些非常挑戰他們父母身份感的遊戲,其實非常非常有助於孩子大腦發育的遊戲。
至於牙齒的擔憂,不要忘記,牙醫永遠優雅地等着寶寶們。也不要害怕帶寶寶去看牙醫,越早開始系統定期地做牙齒檢查,孩子越配合。
(圖片源自網絡)
從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開始,你們的額外預算中除了媽媽的口紅、包包和爸爸的皮帶外,別忘了還有寶寶的牙齒。
特殊的時期交給專業的人去把關,相信寶寶的牙醫會在合適的時候給出合適的建議。
因為,並不是所有吃手的寶寶牙齒都變形,也不是所有牙齒變形的寶寶都是因為吃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It all depends!
五
4歲以後還吃手怎麼辦?
如果孩子到了4歲以後,依然頻繁地吃手,吮吸的部位有老繭,牙醫評估之後也考慮需要減少手指吮吸來回避牙齒變形的風險。那我只能遺憾地説,似乎前面的這麼多環節,大人們都不小心錯過了。
那還有沒有解決的辦法呢?當然有,這時候需要一個法寶:忽視+正向激勵。
4歲以後還吃手怎麼辦?
忽視+正向激勵,簡單來説,孩子吃手的時候,大人都要絕對剋制自己的情緒,當作沒看見。
如果你提醒“不要吃”、“再吃就不是好孩子了”、“塗上苦苦的東西”等等,恭喜你,你們將會成功地對“吃手”這一行為進行“負向強化”,孩子會越不讓吃越吃。
(圖片源自網絡)
所以,“忽視”是第一步。請記住,全家一起“看不見”,有一個人“看見”,這個法寶的功力就會大減。
“忽視”之後是充分的“正向激勵”。簡單説,就是不吃手的時候,用手多玩有趣的遊戲。這個有趣不是大人們覺得有趣,而是孩子覺得有趣的遊戲,可以參考前面的更小年齡建議,同樣適合大孩子。
有了以上的這些步驟,相信孩子們從此可以愉快地“吃手”了。
只不過,如果老母親的焦慮依然無處釋放的話,好吧,兒保門診隨時開放,提前預約即可。
我會以一個有多年吃手經驗的過來人的身份,和你們慢慢聊一聊,聊一聊媽媽們的擔憂,聊一聊孩子的點點滴滴,指引你們如何去做。
但要明白,沒有人是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孩子。
本文來源:春田婦兒
責任編輯:李小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