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為啥男孩愛“粘”媽媽?背後的這些心理暗示,媽媽要讀得懂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健康

好多孩子小時候是個小“跟屁蟲”,家長走到哪,他就跟到哪,其實這就是父母和寶寶的依賴關係。正是因為在寶寶的心中,父母的形象很重要,才會無時無刻粘在你跟前。

有句話是這樣説的,女兒是爸爸的小情人;同理,兒子也是媽媽的小情人。很多寶媽可能發現了一個有趣的情況,兒子特別喜歡粘着自己。即便有時候脾氣上來了罵他兩句,寶寶哭完還是伸手要媽媽抱,真是讓老母親無奈!

5歲男孩顯示“粘媽”屬性,越罵越往懷裏鑽,父母很無奈

鄰居小麗家的樂樂5歲了,從年前就開始顯示出了“黏糕”屬性,每次只要在媽媽身邊,肯定是一直黏着他媽媽不放的。

前幾天和小麗一家出去聚餐,吃飯時樂樂格外激動。一到餐廳就表現出了莫大的好奇心,在大廳裏跑過來跑過去,小麗抓了他好幾次也不消停,一直在飯店裏亂竄。

小麗平時特別有耐心,那天可能是因為在公眾場合,看孩子這麼不聽話,火氣一下就上來了,忍不住拽住孩子怒斥了幾句。

樂樂很少挨訓,今天小屁股還被媽媽打了,一下子就開始嚎啕大哭,邊哭還邊縮進媽媽懷裏,抱着媽媽脖子央求“媽媽抱、媽媽抱......”

“狠心”的小麗沒有因為孩子示弱就安慰他,爸爸看孩子哭得實在是可憐,就想把寶寶從媽媽懷裏接過來。誰知爸爸的手剛碰到寶寶,媽媽懷裏的寶寶就開始掙扎,還是喊着要媽媽抱。

寶爸已經習慣被孩子拒絕了,畢竟平時作為老父親的他“祈求”兒子和自己一起玩耍時,樂樂回答:“媽媽陪我玩”;

在小區散步時,爸爸剛抱了一會兒他,樂樂就喊:“我想讓媽媽抱我”;

當媽媽把帶娃任務交給爸爸時,樂樂哭鬧着挽留即將出門的媽媽:“不要爸爸,要媽媽”。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了,爸爸早就“平淡如水”了。

反而目睹這一切的我覺得非常神奇,在我的印象當中,大男孩一般非常獨立,很少會黏着媽媽,沒想到他們小時候還有這樣一面啊。

為啥男孩愛“粘”媽媽?背後的這些心理暗示,媽媽要讀得懂

很多男孩子在3-5歲都會格外黏着母親,不僅要時刻和媽媽在一起,還不允許爸爸碰到媽媽。面對孩子的這些行為,可能好多家長都非常頭疼。

其實孩子的這些表現,是俄狄浦斯情結在作祟,也就是我們俗話説的“戀母情結”。

育兒專家稱:多數孩子在2-5歲會表現出俄狄浦斯情結,這個階段家長要格外注意,是孩子建立性別認同的關鍵時期。

1、認同同性父母,模仿異性父母;

2、認同異性父母,攻擊同性父母;

3、迴歸與同性父母的認同。

有該情結的男孩,剛開始會渴望得到媽媽的全部關注,一旦媽媽不在身邊,就會覺得緊張。他們還認為爸爸會阻礙媽媽對自己好,潛意識裏把爸爸當成敵人,所以越來越黏媽媽,對爸爸則更加牴觸。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能夠給予正確的指引,男孩對媽媽的認同會逐漸轉移到對爸爸的認同上。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讓男孩子脱離母親懷抱,慢慢成長為男子漢的時期。如果家長指引不當,這個孩子即便是成年後依然有“戀母情結”,一直想蜷縮在媽媽的懷抱中不出來,也就是年輕人總吐槽的“媽寶男”。

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家長該怎麼做?

1、適當拒絕孩子的要求

孩子總是黏着媽媽怎麼辦?孩子還小的時候,媽媽可以適當陪伴他們,給予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如果孩子害怕一個人睡、想讓媽媽陪着講故事,媽媽可以充分滿足他。

如果這個情況一直沒有好轉,等到孩子稍微大一點後,媽媽就該“狠心”提出拒絕了。這時候,面對孩子“一起睡”的要求,媽媽要説“不”;以前可能是媽媽幫寶寶洗澡,這時候開始就該讓爸爸代勞了。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寶寶面前表現出“性別不同”,讓孩子有個初步性別意識。

2、爸爸增加陪伴孩子的時間

孩子為什麼會表現出戀母情結?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的生活中最常見到的是媽媽,爸爸實在是太忙了,沒有時間陪他們。一旦家長髮現孩子有這個情結,在滿足他們安全感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

孩子剛開始可能很抗拒有爸爸的參與,但只要老父親有足夠的耐心,不放棄尋找時間和孩子獨處。漸漸的,在孩子的心裏,爸爸就會有一定地位了。研究證明:爸爸陪伴男孩的時間越長,孩子對自己的認同感越強。

養育孩子,其實就是一個目送他們遠離的過程。孩子不是一生需要呵護的弱者,而是每天都在成長的獨立個體。

為人父母,應做的是在孩子的成長階段,用正確的方式引導、教育他們,讓孩子順利度過俄狄浦斯情結期。長大後,才能成為真正的男子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