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媽媽,給我錢”2位寶媽不同的反應,決定着2個孩子不同的未來

由 長孫秀芬 發佈於 健康

“媽媽,給我錢”2位寶媽不同的反應,決定着2個孩子不同的未來

家裏有小孩的父母親,肯定會遇到孩子伸手要錢的事。當孩子説:“媽媽,給我錢”的時候,寶媽的不同反應,或許會決定着寶寶不同的將來。

案例:麗麗從小生活在一個衣食無憂的家庭裏,因為上個世紀的計劃生育政策,她父母只生了她一個女孩,所以對麗麗很是寵愛。麗麗小的時候,零花錢就比普通小夥伴要多,當麗麗向母親要錢的時候,母親總是毫不猶豫的就給她了。

一次,麗麗看到鄰居家的小姐姐養了只小兔子,於是她伸手讓媽媽買,結果媽媽就給她買了一隻波斯貓。對於麗麗的要求,寶媽一直是有求必應的,無論她提出什麼樣過分的要求。結果,麗麗就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了。等到她成年後,也是揮霍無度,還經常處於一些酒吧歌廳,年紀輕輕就懷上了別人的孩子。也是靠着父母的錢才擺平的。後來,到了三十多歲了,麗麗墮胎了很多次後,便再也沒懷上孩子。母親整日以淚洗面,家裏也給麗麗揮霍得差不多了,而失去大樹的庇護後,麗麗發現她一無是處,什麼都不會,也找不到工作,最後只能遠嫁農村,嫁給一個莊稼漢了。

另一位女孩,也就是麗麗的遠方表姐芳芳,家庭狀況也和麗麗差不多。但是對芳芳的要求,母親總是選擇性的答應。比如芳芳找母親要10塊錢買零食,母親只給他5塊。芳芳找母親要100塊錢買書,母親又會爽快答應。結果,芳芳就養成了一種十分守規矩,不大手大腳的習慣。結果她年紀輕輕,就繼承了家業,成為了霸道女總裁,還和某企業的老總強強聯手,成為了神仙眷侶,最終生下一兒一女,成為人生贏家。

其實,這兩個女孩的家境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卻有着不同的未來,究其原因,是父母在孩子伸手要錢時,給的反應不同。那麼,當孩子伸手向父母要錢的時候,我們又該如何做才是正確的呢?

1、不要直接答應或拒絕

一般,孩子如果向父母要錢的話,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孩子的零用錢不夠了,二是孩子真的很需要這件東西。如果是孩子的零用錢不夠了,家長就要警惕,孩子是花錢花到什麼地方了,要讓孩子妥善的保管金錢。如果是孩子必須的物品,家長必然要爽快的答應,否則在孩子的心裏,家長就是那種很摳門的形象,孩子也會沒有自信的。

2、瞭解過情況之後,再加以教導

孩子對於金錢的觀念,也是一步步的積累的。家長首先要了解到孩子的具體情況,他是拿這些錢來做什麼的,不能不分緣由的就給孩子錢,或者不給,家長應該看,這個錢是不是孩子迫切需要的,並且想到一個好的辦法, 與孩子溝通交流,讓孩子學會計劃着花錢。

教育孩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把孩子培養成才,註定是一段艱苦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