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父母養孩子那麼累?5個根本原因,你中了幾個?
中國父母對子女的成長和未來,是全盤負責的,而中國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就是出人頭地,將來可以“孝順”父母,為父母養老送終。所以,子女是“屬於”父母的。
全家都以孩子為中心,幾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團團轉,你説能不累嗎?下面一起分析一下累的幾個主要原因:
1、對孩子期望太高
中國的父母望子成龍的心情特別迫切,對子女的期望過高已經成為了一種特殊的病態,由於家長大都經歷過“文革”,是“被耽誤了的一代”,許多人把自己想上大學而未能達成的願望都寄託在子女身上,希望他們考上大學,實現自己沒能實現的夢想。
望子成龍無可厚非,家長對孩子提出各種期望的出發點都是愛,愛孩子是家長的一個共同點。但對孩子期望過高就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自信心。
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大。我可以告訴大家,絕大多數孩子的智商是差不多的,極少數人的可能聰明點,關鍵是情商很重要。
父母還是要注意不能對自己的孩子期望太高,一定要讓孩子有一個正常的學習心態,不能使得孩子的心理壓力太大,父母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是每個家長都應該瞭解的事情。
2、攀比之心過重
“我的孩子不能輸給別人”“我的孩子一定要比我強”……培育“牛娃”的夢想讓家長們樂此不疲,“別人家的孩子”讓童年變得沉重,難以抑制的“比娃”衝動讓教育顯得急躁功利。不計成本地投資孩子,其實只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追趕和喪失意義的比較。
每一個“別人家的孩子”的背後,都有望子成龍的家長,而盲目的攀比往往讓家長們深陷漩渦卻無法自拔。北京育園中學校長李紀洲説:“心理預期過高、功利心過盛,不顧實際情況、脱離孩子興趣的盲目攀比,不僅會傷害孩子自尊、壓抑其個性發展,而且會破壞家庭親緣關係,甚至產生悲劇。”
成長應該是快樂的,那些不甘落後、你追我趕,結果只能是忙壞了家長、累壞了孩子。千萬別讓孩子贏在了‘起跑線’,卻輸在‘終點線’。
3、過分注意孩子
一家人時刻關照孩子,陪伴孩子。家裏的事物安排也都圍繞着孩子,親戚朋友來訪,也常常圍着孩子嬉笑逗引,有時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圍在中心,一再歡迎孩子表演節目,掌聲不斷。
這樣的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家裏的中心,確實變成“小太陽”了。家裏人都要圍着他轉,並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寧,注意力極其分散,“人來瘋”也特別嚴重,甚至客人來了鬧得沒法談話。
當孩子開始上學了,開始踏入社會了,當失去焦點的那一刻,他會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孩子的成長中將會留下陰影,讓孩子失去自信。
所以,家長應學會適度放手,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讓孩子自己完完整整地體驗生活。尤其當孩子覺得被管得太多時,家長要接受而不是抱怨“不被理解”。
4、爸爸參與過少
在家庭中,女性時刻扮演着完美媽媽,孩子摔了、病了、不舒服了,責任都在媽媽身上,職場中的女性更是既要兼顧工作,還要照顧家庭,扮演一個好妻子、好媽媽。你會發現,在各種羣裏討論育兒問題的基本都是媽媽;帶孩子上興趣班的也是媽媽;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同樣是以媽媽為主。
而爸爸呢,則是遊離在家庭教育之外,經常是對孩子不管不顧,偶爾想起來了説教幾句。這種家庭教育裏父親角色的缺失,讓“喪偶式育兒”成為無數家庭不可説之痛。
爸爸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參與度,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行為認知能力,以及成年後的親密關係。對孩子來説,父親意味着力量和尊重,是孩子通向世界的另一扇窗。然而,很多家庭都沒有意識到父親這個角色的重要性!
5、消費不夠理性,造成過大經濟壓力
養孩子累,最後一個,同時也是最不可迴避的一個原因,是經濟壓力。部分爸媽片面地認為要傾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消費不夠理性,造成過大的經濟壓力。
但是,爸爸媽媽不考慮自己的負擔能力,一味地如此消費,又能堅持多久,怎麼能不感到壓力巨大呢?
俗話説“一個孩子十畝地”,把孩子從呱呱墜地的小嬰兒養育成人,要説一點都不辛苦,肯定不現實,但辛苦不等於壓力、疲憊。我們見過帶孩子累得不行的父母,也見過不少帶娃倍感輕鬆、愉悦的父母。
偉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每一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
養孩子是農活兒,要了解時機、節氣。所以,我們家長多學習、瞭解孩子的心理成長規律,在恰當的時間做恰當的教育,可以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