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位育兒專家回憶道:曾帶兒子去親戚家串門,這位親戚恰巧是位即將臨盆的孕婦,他們到時這位準媽媽正滿臉苦澀,專家當時要上前詢問情況,兒子卻搶先一步説:不用擔心,這只不過是孩子在腹中翻跟頭玩耍呢!
聽完後專家和準媽媽都十分吃驚,專家問兒子怎麼知道他在翻跟頭,還問兒子平時在腹中都幹嘛的問題,兒子表示自己之所以如此清楚這件事,主要是因為自己曾經也在這間“大房子”里居住過。
他還表示裏面的房子四處都是黑乎乎的,自己每天都在游泳、玩繩子,後來就感覺有人拽着他的頭,他就從裏面“搬”出來了。
聽了兒子的話後,兩位大人除了震驚外,還驚歎於兒子竟真的像是回憶般的闡述,這不禁讓人懷疑,難道真的有所謂的“宮內記憶”一説嗎?
針對這一問題,有心理學家經調查顯示:“宮內記憶”是真實存在的,只是大多都未曾被父母所發覺罷了。
既然“宮內記憶”是真實存在的,那麼也就證明了孕期胎教也是會起到一定作用的。
臍帶是母親與孩子初相識的“紅線”,一根不長不短的臍帶,恰好架起了母子間相互連接的橋樑,這也是母子連心的第一步,此時如果母親及時抓準時機,多多與孩子進行交流,那麼孩子是可以感知到母親的,這也是拉近母子關係的最佳“手段”。
在胎教期間,母親可以在閒下來時就和孩子聊天,孩子起初由於太小可能不會有什麼反應,但等到孩子漸漸長大後,母親在與其聊天時,孩子便會給予“回應”。
此外,母親還可以在胎教期間每天堅持為孩子讀書,並養成每日讀睡前故事的習慣,孩子在經過將近10個月的“耳濡目染”後,父母在未來培養孩子閲讀習慣上,便會輕鬆很多。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發現許多懷孕期間的準媽媽們經常將一個耳機放在自己的肚皮上,彷彿是在給腹中的孩子聽音樂,當孩子聽到歡快的韻律時,便也會伴隨着音樂一起在腹中舞動,這樣的孩子待其出生後,他們對於音樂的敏感度會相較於同齡孩子而言更勝一籌、更具天賦。
孕期中的母親可以每天堅持為孩子播放不同種類的歌曲,音樂是極其具備感染力的一個項目,它能快速地將人帶入進音樂的意境中,從而影響人的心情,自然擁有“宮內記憶”的腹中孩子也不例外。
準媽媽們經常為腹中孩子聽音樂,不但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而且也有利於孩子變得活潑開朗,待其出生後,這份“宮內記憶”也會促使其藝術素養的提升。
在胎教階段,準媽媽們最好為孩子選擇一些有價值意義的胎教內容,例如:懷孕期間的母親可以每天為孩子播放三十分鐘到一個小時的英文聽力、廣播新聞,讓孩子每日都學習一點、進步一點,等到腹中的孩子出生後,其對於語言的敏感度及新聞的捕捉力會遠勝過於普通孩子。
孩子在腹中時,日復一日的聆聽來自母體的聽力教學,經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過程後,這段“宮內記憶”便會隨着孩子的呱呱墜地而永遠的烙印於孩子的大腦中,這不但是對孩子大腦的提前開發、贏在起跑點之前的一種體現,而且也是對孩子出生後的語言能力的一種提前培養。
其實胎教並不只是專屬於母子間的活動,準爸爸們在胎教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員大將,準爸爸們一定要每天抽出半小時左右來和孩子進行交流,用父親獨有的温柔嗓音使孩子感知到爸爸的存在。
在胎教過程中,準爸爸媽媽們一定要不時地經常撫摸肚皮,這種安撫似的方式,可以清晰地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温暖和寵溺,讓愛包裹孩子。
其實,不論孩子是生活在母親的腹中還是已出世,都是存在心靈感應的,當孩子接收到來自父母愛撫性的撫摸後,其內心也是會產生些許波瀾的,父母將愛傳遞給孩子,孩子在感受到幸福時,其內心也會變得充滿温情與愛,這份“宮內記憶”也會伴隨孩子的腳步永遠停留在孩子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