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貝多芬曾説過:“我不知道有什麼是比教養一個孩子成人更神聖的職責。”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父母的情操、理智、修養直接影響着孩子。
但教育孩子沒有範本,沒有標準,只有用心。
倘若父母能做好以下這3件事,那麼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1、多帶孩子去運動
都説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家長們在孩子的身體上適當的進行投資是十分必要的,經常帶孩子到户外鍛鍊,散步、跑步,投資的只是時間,而不需要金錢。
當然也可以購買一些與孩子年齡相適應的運動設備,如皮球、跳繩、羽毛球、乒乓球等等,或者帶孩子去游泳館游泳之類的,反正只要能讓孩子動起來,並且與其年齡相適應,所有的類的投資都是可以的。
既能鍛鍊體魄和身體素質,又能幫助孩子提高堅韌的意志力,一舉兩得。
2、敢於讓孩子接受批評
在中國式家庭裏,父母老人都圍着孩子轉,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他們不捨得讓孩子難過,總是以“年紀小”“不懂事”為由為孩子的錯誤開脱。
只有不吝惜稱讚,也不心疼批評,孩子才能建立正確的是非觀念,才能意識到錯誤並做出改進,才能越來越好。
當然了,家長在批評時要做到“對事不對人”,要讓孩子保有被愛、被信任的感覺。
3、讓孩子自己動手
愛孩子,就要捨得用孩子。一個人在被他人需要和為他人付出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一個孩子被大人使用和需要時,才能感受到自己幼小的生命是多麼偉大,進而感悟到一種深深的愛意,並且產生強烈的責任感。
有的父母把兒子當“寵物”養,什麼都替孩子幹,從不讓兒子為自己做點什麼。其實,母親對兒子的肯定,最能激發男孩的潛力。為了給媽媽一個驚喜,兒子可以創造出奇蹟,這種動力能使一個弱小的男孩成長為勇敢的男子漢。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要學會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些事情,促進孩子的動手能力和主動性,孩子以後才會有出息。
孩子的未來,離不開父母的用心養育和諄諄教誨。
而我們給予孩子的東西,也不該只有分數和名利,更需要愛與智慧、創造與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