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開口説話的“攔路虎”,踩坑的家長趕緊注意了
剛生了孩子的家長對於寶寶總是格外的歡喜,總是希望寶寶可以早點開口説話, 想要早些聽見寶寶叫“爸爸、媽媽”。而現在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寶寶開口説話了,開口的時間也比較早,但就是叫了聲“爸爸、媽媽”以後就再也不説話了。
那很多家長就會認為寶寶是不是有什麼缺陷,是不是身體上出了什麼毛病。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而是家庭因素影響到了寶寶,導致寶寶不願開口説話。
現在大多數的家長都有攀比心理,朋友、同事的孩子都早早地會説話了,就自家的孩子還是整天還是隻會咿咿呀呀的。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家長們把孩子想説的都説了。
孩子想要什麼,都不用開口説話,小手一指,家長們就直接給送到眼前了。長時間下來,孩子也就不想説話了。家長們可以適當地給孩子一些話語權,在孩子想要什麼的時候去引導孩子説出來,讓孩子學會主動説話,情況就會好很多的。
其實家長們在生活中把孩子照顧得很周到,孩子渴了,盯着水杯看一眼,爸爸媽媽都會把水杯遞過來。孩子餓了,咿咿呀呀的兩句話,字都聽不清,但有些家長就可以理解孩子的意思,明白孩子餓了,就會把飯端到孩子眼前。
長期下來,孩子不用説話家長都知道他想要什麼,他就不會有自主開口的意識。而且現在家長們工作都比較繁忙,回到家以後,都覺得孩子也不會説話,自己也累了一天了,收拾收拾就準備睡覺了。
但寶寶聽不到,又怎麼去學,學不到,又怎麼去説呢?家長們要勤和孩子溝通交流,對於他們學習説話是很有幫助的。
家長們要多和寶寶交流,鼓勵寶寶多説話,讓孩子可以多一點信心。家長們可以豐富一下和孩子交流得詞彙,藉助故事、兒歌來豐富寶寶的詞彙量。可以多讓孩子和同齡人接觸,孩子是有自己獨立的一套社交方法的,在這種情況下引導孩子開口的積極性。
平常生活中多説一些爸爸容易理解的詞彙,交流的時候加上一些肢體動作會讓寶寶理解的更快,學的也就更快了。在寶寶牙牙學語的時候千萬不要過多地去糾正寶寶的發音,這樣很可能讓寶寶對於説話有抵抗心理。
其實在教寶寶説話的這件事上,不要太過着急,有耐心有恆心地去教導寶寶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