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近期雨水多、濕氣重,養生注意健脾、祛濕

由 梁丘憐翠 發佈於 健康

【來源:廣東省中醫藥局_養生保健】

仲夏時節,氣温顯著升高,雨量增多,氣候潮濕悶熱。佛山市中醫院針灸科鍾偉泉主任中醫師提示在悶熱多雨時節應注意健脾祛濕。

精神調攝,起居有常

芒種時節,氣候潮濕悶熱、陰雨綿綿,使人容易悶悶不樂、心浮氣躁。鍾偉泉建議,大家要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才能讓人體氣機宣泄暢達,提高自身免疫力。平日若出現不良情緒,需注意宣泄調整,可揉按內關穴,達到寧心安神、寬胸理氣的效果。

此外,良好的作息規律也是養生的重要內容。夏日晝長夜短,順應自然,夏季作息養生建議晚睡早起。若白天感覺疲勞,建議中午休息入睡半小時,有助於恢復良好的精神狀態。

飲食應時,健脾化濕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升清”“喜燥惡濕”,意思就是脾胃具有運化腐熟水谷,把精微物質升達全身的功能,而濕邪最易阻礙脾胃功能。

一旦濕熱之邪侵襲人體,脾胃運化功能受損,人體就會出現食慾下降、腹脹、頭身困重、昏昏欲睡、口膩無味、舌苔白膩或黃膩等症狀,甚至引發風濕性關節炎、水痘、腮腺炎、濕疹、胃腸炎等疾病。因此,芒種時節裏,養生的關鍵在於清利濕熱、醒脾養心。

鍾偉泉表示,飲食可適當增加健脾利濕之品,如赤小豆、薏苡仁、扁豆、芡實、荷葉等,可將以上任意2個藥材加入粳米中煮粥作為主食,蔬菜類則可多吃冬瓜、苦瓜、絲瓜等。

要注意的是,肥甘厚味之品不利於脾胃運化,容易導致脾胃運化失調,大家應少吃肥肉、煎炸食品、甜食等;飲食烹調也不宜添加過多食鹽及辛辣、甜膩的調料。

此外,芒種時節裏黴菌、細菌的生長繁殖旺盛,食物容易發黴變質,應多注意飲食衞生,防範食物中毒,可以適當食用香葱、洋葱、韭菜、大蒜、大葱等“殺菌”蔬菜。

西瓜性涼且含有豐富鉀鹽;而西紅柿有清熱解毒、平肝去火的功效,亦適合此時節食用。不過,不宜過食生冷、油膩的食物,以免傷脾助濕。必要時可服用健脾化濕的中成藥,如藿香正氣水、十滴水、仁丹等。

日常保健,穴位養生

那芒種節氣有什麼穴位可以進行日常保健呢?鍾偉泉則建議選擇中脘、足三里、陰陵泉等與脾胃功能相關的穴位。通過揉按、艾灸等方式作用在固定穴位上,能起到健運脾胃、行氣化濕的作用。

01 中脘穴

歸經:任脈。

主治:胃痛、嘔吐、腹脹、腹瀉等。

02 足三里

歸經:足陽明胃經。

主治:胃痛、腹脹、嘔吐、消化不良、便秘等胃腸疾病。

03 陰陵泉

歸經:足太陰脾經。

主治:腹脹、腹瀉、水腫、小便不利等。

應時藥膳

薏苡仁赤小豆粳米粥

材料:薏苡仁30克,赤小豆3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薏苡仁、赤小豆、粳米洗淨後一同入鍋煮粥,調味即成。

功效:薏苡仁甘淡,微寒,能健脾利濕;赤小豆性平,能利濕行水;粳米味甘性平,能和胃健脾。

冬瓜芡實排骨湯

材料:冬瓜300克,芡實100克,排骨300克。

做法:提前將芡實泡發1-2小時,排骨焯水,將芡實、排骨一同放入鍋中,先燉煮1小時,再放入冬瓜燉煮半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冬瓜味甘淡,性微寒,能清熱利濕;芡實雖具澀性,能益腎固精,亦能除濕。■

【來源:佛山市中醫院,醫學指導:針灸科鍾偉泉主任中醫師】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