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打擊孩子有危害,做個“會説話”的父母,讓孩子重獲自信心!
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意思是説,我們要學會使用“愛語”。
很多時候,一句同情理解的話,就能給人莫大的安慰,並增添對方的勇氣。而一句不合時宜的話,就如同一把利刃,會刺傷他人的心,家庭教育也是如此。
打擊造成的後果
一句親切、温馨的話,往往能夠喚醒孩子沉睡的心靈,使孩子乘風破浪,奮勇前進。
而一句打擊、挖苦的話,往往會傷害孩子的自尊,摧毀孩子的自信,使孩子無所作為。
1、導致心靈脆弱
心靈脆弱便是經常被打擊的孩子容易出現的問題,打擊孩子會讓孩子把自己封閉起來,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內心脆弱變得不堪一擊。
2、不同其他人玩
父母長時間的打擊,會讓孩子缺乏自信,從而導致不願意交朋友,覺得沒有人會願意和我這種缺點多的人在一起玩,久而久之就變得不合羣。
4~6歲是孩子逆反的心理,而這種時候是最需要父母關心和陪伴,如果父母對孩子進行打擊,會讓孩子對父母產生敵對行為,導致越來越叛逆。
打擊孩子會讓孩子越來越疏遠父母,讓孩子對父母形成恐懼感和厭惡感,甚至不願意與父母交流和接觸,時間長了就會離父母越來越遠。
佛洛依德説過:“一個人童年時期的經歷,將會對她的一生都產生重要的影響。”
事實上,這種“恨鐵不成鋼”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改變什麼,還會增加孩子的負面心理,使孩子變得逆反或是破罐子破摔。
2
變成“會説話”的父母
教育專家尹建莉説過:“面對一個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就是要站在兒童的角度,努力的理解孩子的所作所為,以孩子樂意接受的方式對孩子的成長進行引導。父母必須要把孩子當做一個“人”來平等對待,而不是當做一個“弱小的人”來征服。”
日常生活中,家長難免會遇到孩子不配合的情況,於是一些脾氣暴躁的人就會大發雷霆,開始口無遮攔地斥責、辱罵孩子。一陣暴風驟雨後,家長倒是痛快了,但孩子的心卻變得冰涼冰涼的。
我們都知道,同樣的一句話,使用不同的語氣或表達方式,收到的效果也會截然不同。比如,當你打掃衞生時,發現地上髒東西掃不起來,如果你面無表情地對孩子説:“快點,去茶几上把紙巾拿過來,我急着用!”孩子很可能就會拒絕。
等孩子將紙巾遞給你後,你再不失時機地誇讚孩子幾句,相信孩子以後會更加樂意為你服務的。
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喜歡用否定句,比如“你辦不到”“你不能這樣做”“你不行”等。結果家長越是否定,還是越是差勁。
其實父母完全可以把否定句變成肯定句,比如“相信你能辦到”“你能行”“我希望你這樣做”等。否定帶給孩子的是負能量,而肯定帶給孩子的是正能量。因此,在與孩子溝通時,家長應該多使用肯定句,少使用否定句。
3、將指責轉化為鼓勵
通常情況下,每個人都喜歡聽順耳的話,而厭惡批評的話,孩子也是如此。具體來説,家長不要抓住孩子的短處不放,而應該多表揚孩子的優點。
比如,孩子畫的畫很差,不僅畫得亂七八糟,還畫得家裏到處都是。這時候父母如果一味指責孩子的錯誤,不僅起不到教育的作用,反而會讓孩子對寫作越來越沒有信心。
但如果你抓住其中某個不亂的畫面進行表揚,再委婉地指出其中的錯誤,也許孩子就會慢慢克服存在的問題。
兒童作家鄭淵潔曾説:“一個好的教育者,應該用50種教育方式去教育一個孩子,而不是用一種教育方式去教育50個孩子。”
4、將責罵轉化為“愛語”
有時因為自己壓抑的情緒,無敵釋放而轉移到孩子的身上,可父母並不知道孩子是可以和我們一起並肩作戰,共同承擔責任的人。
心情不好時可以告訴孩子:“今天媽媽心情不好,可以讓媽媽安靜一下,給媽媽點時間嗎?”
所以不管發生什麼事,都不要忘了向孩子表達“愛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