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老人們説:孩子臉上有白斑、晚上睡覺磨牙、肚子疼都是因為肚子裏有寄生蟲,需要打蟲了。這是真的嗎?
孩子臉上的白斑民間稱“蟲斑”,很多家長以為是孩子肚子裏有寄生蟲。其實,這是一種叫做“白色糠疹”的皮膚病,容易在天氣乾燥的季節出現。抹點護膚霜就能好,和寄生蟲沒關係,不需要打蟲。
磨牙更是孩子的常見症狀,大多與情緒有關,如壓力大、焦慮等。也有一部分是疾病引起的,如中耳炎、牙周炎;還有孩子消化不好也可能會磨牙。總之,沒有資料證明孩子磨牙與寄生蟲有關。
肚子疼的原因就更多了。吃撐了、腸胃炎、便秘等胃腸疾病都可能有肚子疼的症狀。值得關注的是,腸系淋巴結髮炎也會引起肚子疼,而這種疾病在兒童時期最為高發。雖然寄生蟲會引起孩子肚子疼,但不能把這一症狀作為有寄生蟲的根據。
因而,孩子臉上有白斑、睡覺磨牙、肚子疼都不能説明孩子感染了寄生蟲。家長不能根據自己的猜測就隨便給孩子打蟲。
- 現在的孩子,還需要每年常規打蟲嗎?
有些為了防止孩子感染寄生蟲,每年都給孩子常規打蟲,這樣做對嗎?
當然不對。
以前衞生條件差,容易感染寄生蟲,確實需要常規打蟲。
現在,蛔蟲的感染率從20世紀50年代的80%-90%,下降到了2008年的12.7%,再降到2010年北京小學生的0.25%,感染機率已經非常低,不再需要給孩子常規打蟲了。
而且打蟲藥都有副作用,常規打蟲可能給孩子的身體造成不良影響,如噁心、嘔吐等。
雖然孩子不再需要常規打蟲,但如果孩子確診了寄生蟲感染,還是需要進行打蟲的。
-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寄生蟲?
常見的寄生蟲感染有蛔蟲感染和蟯蟲感染,其感染症狀各不相同。
蛔蟲感染的孩子很多都沒有症狀,有一些孩子會輕微的肚子疼,也有特別的會引起咳嗽或劇烈疼痛,還有一些嚴重的會因為蛔蟲把腸子堵住了要進行手術。
因為蛔蟲感染表現出的症狀各不相同,所以不能單純的憑症狀來判斷孩子是否有蛔蟲,只能通過大便的化驗結果,或孩子大便拉出蛔蟲來確定孩子有蛔蟲。
蟯蟲感染更常見一些,特別是一些落後的地區,蟯蟲感染率高達10%。
蟯蟲感染後大部分孩子也沒有明顯的症狀,部分孩子會在晚上睡覺時哭鬧,不停地撓自己的屁股。這是因為雌性蟯蟲會在夜間爬出肛門,在肛門附近產卵,造成肛周瘙癢。等孩子睡了,家長仔細檢查孩子的肛門周圍,可能會發現白色的線形蟲子。
蟯蟲的發現一般靠家長檢查。對於肛門瘙癢的孩子,家長可以在夜間孩子睡着1-2小時後,檢查孩子肛門周圍的皮膚褶皺,如發現成蟲則可確診。如果沒發現成蟲,則可以用透明膠帶粘肛門周圍的皮膚,送醫院用顯微鏡檢查,看是否有蟲卵,一般建議連續送檢三天或直到找到蟲卵為止。
- 怎樣治療寄生蟲感染?
寶塔糖是較早的驅蟲藥物。它所含的磷酸哌嗪能使蛔蟲麻木,不能吸附在腸道上,隨後被排出體外。但是,這種藥物有副作用,還有潛在的神經肌肉毒性,現在已經基本不再使用了。
阿苯達唑是現在常用的驅蟲藥物,也稱“腸蟲清”,是一種高效、安全的廣譜殺蟲劑。服用劑量為第一次空腹服用400mg,兩週後再服用400mg。但是,這種藥物只適用於2週歲以上的兒童及成人。
甲苯達唑也可以用來驅蟲,第一次口服100mg,兩週後再次服用相同劑量的甲苯達唑就可以。
對於兩歲以下的兒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用藥。或者清除生活環境內的蟲卵,保證不再吃進蟲卵,過段時間病症也會痊癒。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家庭中有人感染了寄生蟲,其他家庭成員也需要服藥治療,以減少復發。
- 如何預防寄生蟲感染?
我們知道寄生蟲感染治癒後還可能復發,因而預防寄生蟲感染非常重要。那麼要怎樣預防寄生蟲感染呢?
勤剪指甲。
勤洗手,外出回來、飯前便後一定要正確洗手。
不喝生水,不吃未煮熟的肉類和食品。
做飯用的案板、菜刀等用具要生熟要分開。
定期清洗和更換衣物、毛巾以及牀上用品。
如果家中有人確診,要徹底清理他所使用的毛巾、牀品、玩具和衣物等。
- 總結一下
以前常聽説的“夜裏磨牙肚裏有蟲”、“臉上有白斑,肚子裏有蟲”等這些都是謠言,沒有科學依據的,不能作為孩子有寄生蟲的依據。
隨着生活條件的改善,感染寄生蟲的概率已經很低,不再需要每年常規打蟲。但孩子還是有可能感染,為了預防孩子感染,家長一定要做好個人和家庭衞生。
如果家長懷疑孩子有寄生蟲,應該通過醫院的檢查確診後,進行科學打蟲,而不是自行、常規給孩子驅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