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記得,我家小女兒每次開家長會的時候,
都很積極地幫她媽媽挑裙子、找口紅。
那時候,我就發現,「愛美」真的是一種天性。
——凱叔
作者 | 文娟
元旦前夕,幼兒園開展親子聯歡活動,孩子班裏的露露是喊小姨一起來參加的。
我好奇地問她怎麼沒有讓爸爸或者媽媽陪,露露不好意思地説:
「爸爸媽媽都工作忙,其實我也更想小姨來。」
接着又自豪地説:
「老師,你看我小姨漂亮吧?她會唱歌也會跳舞。」
露露小姨的確打扮時尚,小女孩露露的誇讚也有幾分得意。
雖説童言無忌,但小孩子的選擇其實是最直接,也是最真實的。
露露的媽媽平時比較節儉,出門穿衣服也比較隨意。
可沒想到不到五歲的女兒,卻已經對「好看」有了體會。
媽媽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媽媽的審美不僅影響着孩子的「面子」和「自尊心」,還影響着孩子一生的審美和自信。
有一個不愛打扮的媽媽是什麼感受?縱觀自己身邊,就有很多寶媽,在有了孩子之後,就沒有了自己。
不再在意衣服美醜,舒服就行。
不再在意身材走樣,漂亮給誰看?
也不再在意護膚化妝,有這時間不如多陪陪娃。
總之,她們覺得把家裏的錢花在自己身上,還不如省下來給孩子買幾本書幾個玩具。
把時間花在化妝和捯飭自己身上,
還不如和孩子親子游戲或者給孩子做兩道有營養的菜。
反正都當媽了,打扮那麼漂亮幹嘛?
我小學的時候在鎮上讀書,每週放學都是爸爸接。
一年級期末考試,我考了班級第一,老師要開家長會,爸爸正好沒時間,是媽媽來的。
媽媽頭髮有點凌亂,穿的平底鞋上還帶着土。
老師讓媽媽發言,交流學習經驗,媽媽擺擺手説自己不太會説話,顯得緊張。
當天,是班級第二名的媽媽發的言。
打扮精緻的她在講台上發言時,我覺得周身都發着光。
我能記得當時七歲的我,有種説不清楚的難受。
也因為媽媽的不愛打扮,導致我從小對打扮也幾乎不重視。
到成年了想追求美,發現自己根本無從下手。
成年後,接觸了心理學。
我才知道:
從心理學上來説,母親的「不愛打扮」,是一種對生命力的壓抑。
這種壓抑,影響的是孩子的審美觀和自信心。
曾在知乎上看過一位網友的分享。
「我媽從來不化妝,既不會化妝,也不願意學化妝,還特別唾棄化妝這種行為,討厭化妝的女人。」
不僅自己這樣,她的母親還一直向她灌輸「女孩子不應該喜歡打扮,就應該把心思放在讀書上」「打扮的女孩不是什麼好女孩」之類的思想。
於是這個網友漸漸將自己的愛美慾望掩藏起來。
羞於表達的她,在最青春的年紀裏穿着土氣的衣服。
憧憬着打扮漂漂亮亮的小姐姐們,渴望和那羣神采飛揚的人交朋友。
她也很自卑,暗戀一個男生卻因為自覺自己丑而幾年不敢告白遺憾至今。
這一切都深深烙印在她少女時的內心深處,像是後遺症。
直到現在,這種慣性讓她在被別人稱讚好看時,總覺得是居高臨下的施捨和同情。
最後她總結到,一個不愛打扮的媽媽對她的影響就是:
「從來不覺得自己是漂亮的。」
「畏懼人際交往,總認為別人嫌自己丑、土氣。
「有時候會過度囤積,買一大堆不適合自己的衣服。」
其實,有太多女孩在童年時,把愛美的需求壓抑過度。
在經濟獨立後,為了彌補內在的匱乏,總是會過度購買衣服和飾品。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不夠自信。
媽媽愛打扮,孩子更優秀最近很多人被戚薇女兒Lucky演唱的《崖上的波妞》主題曲刷屏了。
可愛的歌詞搭配Lucky可愛的動作。
讓人心情愉悦的同時,也特別羨慕Lucky的自信和落落大方。
Lucky能如此樂觀優秀,和媽媽戚薇有最直接關係。
戚薇愛打扮。
她曾在節目中稱自己在生活中是名副其實的美妝博主,甚至團隊的小女生都會來求安利。
愛打扮的戚薇也影響到了女兒。
Lucky看見媽媽的化妝品、好看的衣服等等會愛不釋手。
還會主動搭配衣服,對於怎樣穿搭很有自己的想法。
戚薇還透露過,有一次戚薇打扮好要出門,Lucky看上了戚薇的裙子。
拉着她不讓她出門,指着裙子説:「這是我的。」
戚薇回覆:「這是我的。」
這時候Lucky撒嬌:「這個裙子很美,我就想要嘛」
戚薇毫不相讓:「那我也要美。」
Lucky身上流露出來的自信態度,是在戚薇日復一日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形成的。
會打扮的人,才會懂得欣賞美。
熱愛生活,把平淡枯燥的日子過得更絢爛多彩。
因為媽媽活得精彩,孩子自然也不會遜色。
創立了上海第一家可以接待國賓的錦江飯店的傳奇女性董竹君。
不僅事業成功,她養育的4個女兒和1個兒子也個個成才。
大女兒是新中國第一代女鋼琴家,三女兒創辦了新中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廠。
在那個普遍重男輕女的年代,足以見董竹君的能力和教育智慧。
董竹君從小就對孩子們説:「一個人的形象代表着你的身份地位。」
她是這樣教育也是這樣做的。
太平洋戰爭前,董竹君帶着女兒們在菲律賓居住。
戰爭爆發,大家倉皇逃難。
出門前,她叮囑女兒穿戴整潔,略施粉黛。
女兒不理解,「逃難還要漂漂亮亮的嗎?」
董竹君告訴女兒,這個國家的傳統是尊重有身份地位的人。
無論何時也不能蓬頭垢面。
結果在路上,有一位紳士看到她們的着裝打扮不像普通人。
主動邀請她們搭自己的車子離開了戰亂之地。
優秀的外在形象反映的是一個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和積極樂觀的心理。
愛打扮的媽媽不僅孩子更優秀,運氣也不會差。
媽媽的審美力,決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木心先生説:
「完善人格的文化心理結構,有認知結構,倫理道德結構和審美心理結構,三者缺一不可,沒有審美力是絕症,知識也救不了。」
記得李開復在《奇葩大會》説過:
未來50%的工作將會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有關美與藝術的領域不會,因為人工智能真的不懂什麼是美。
擁有審美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好的審美力,更是一種人格力量,一種生命力。
張德芬曾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人接連經歷了妻子背叛、兒子重病、工作裁員...
各種不幸讓他覺得生活充滿了惡意,非常想自殺。
但是在自殺前,他想去看看草原,自駕到草原後感受到了草原的自由和寬廣,開始像孩子一樣奔跑。
跑着跑着,他突然開始留戀這個世界。
因為他看到了世界的美。
擁有審美力的人,會看到周圍的精彩,感恩世界的美好。
即便身處逆境,他的世界也不會全是黑暗無光的。
總有一處光芒照進來,點亮自己,指引他前行。
而媽媽就是孩子最初的審美導師,媽媽的審美力,奠定了孩子的根基。
育兒專家孫瑞雪説:
「成人的氣質是由兒童期間的審美導致的,童年的審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品質。」
我的一位朋友審美品位就非常棒。
衣品好不説,家裏的裝修搭配也設計成了樣板間,特別讓人豔羨。
每當工作中有搭配或者設計相關的,領導第一時間都會想到她,特別依賴她的眼光和建議。
也因為她的審美能力,不斷升職加薪,成為人生贏家。
而後來我才知道,她的媽媽從小就是一個非常在乎生活細節的人。
她的審美,也是從小生活中自帶的習慣。
如果媽媽能花點心思和時間打扮自己,培養自己的審美力。
給孩子創造一個美好的環境,讓孩子沉浸在眾多有美感的事物中。
從小形成對美醜的判斷,這種美好會潛移默化在孩子心裏生根發芽。
一個懂美的孩子,他的未來也不會差。
所以,想讓孩子擁有審美力,先從改變自己開始吧!
作者:文娟,常常母愛氾濫的幼師一枚。有顆赤子心,有些小迷糊,時而温暖,時而逗比。關注親子教育,與孩子一同成長。部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