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導語
老年父母和成年子女之間,這個關係即親近又疏遠。
為什麼這麼説呢?
他們本來是世界上最親的人,可以無話不説、彼此扶持,但如果在某些問題上處理不好(這種特殊關係,特別容易產生矛盾),產生矛盾,就容易變成最遙遠的陌生人。
那麼,老人應該和成年子女怎麼相處,才能保留親密的同時,還能相處融洽不疏遠呢?
那這就是“界限”的問題,兩者之間,做什麼都要明確的度,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做,這些心裏都要有數,否則過猶而不及!
二,精彩案例
講述者:蔡麗麗,65歲。(為方便敍述,全文采用第一人稱)
我叫蔡麗麗,就一個兒子,已經成家立業,老伴也在三年前離我而去。
在老伴剛走的那段日子裏,確實感覺挺孤單的,但後來,也漸漸適應了一個人的生活,日子雖然安靜,但卻自有妙處。
那就是可以完全過一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不用看別人臉色,也不用幹那麼多的家務活。
總之,一個人説了算的生活,還是挺爽的,自由自在,隨心所欲。
但在去年七月份的時候,兒子、兒媳還有孫子,突然搬到我家來住,連個招呼也不打,讓我措手不及。
另外,他們還以迅雷之勢,把自己的房子租了出去,這就意味着—他們要在這裏常住。
説實話,我雖然每天都會想念他們,但我不希望整天住在一起,一點距離都沒有,雙方也就沒有了自由。
晚飯後,我想説出自己的想法,還沒等我開口,兒媳婦先發話了:媽,我們知道你一個人孤單,所以就過來了,以後有我們整天陪着你啊!
説完,她就拿着手機去了卧室,看着桌子上殘羹冷炙,不知為啥,心裏多了一些擔憂。
聽兒媳婦這麼説,我心裏想説的話,又不好意思張口了。不管怎麼説,這也是孩子的一片孝心,我怎能忍心拒絕?所以,這件事也就這麼定下來了。
但慢慢地,我發現住在一起後,日子更難過了。
我的角色在不知不覺中,也發生了變化,我有自由自在的女主人,變成了看小輩臉色的“女保姆”。
他們倆從來不知道幹家務,也從不做飯,不管吃的、喝的、用的,都等着我去做。他們回家就看手機、玩遊戲、看抖音,即便這樣,到了飯點的時候,還挑挑揀揀,不是嫌我做得不好,就是嫌蔬菜不新鮮、水果不好吃……
一個人幹活,伺候全家四口人吃喝拉撒。最關鍵的是—那個臉色,太難看了。稍不順心,就甩臉色、吵架、鬥嘴。
真的是勞心勞力、身心俱疲!
周圍的鄰居見了我,就誇我有福氣,兒子兒媳整天陪着我,其樂融融,樂他們卻不知,整天在身邊,這是事實,但不一定其樂融融,很多時候,都是一地雞毛。
而對於我的大孫子,整天被他媽媽訓的哭,有時候,還會彼此爭吵。
媽媽嫌兒子學習不努力,偷玩手機;兒子埋怨媽媽自己整天玩,還不讓他玩……每到下午,家裏的哭聲和爭吵聲,就從未間斷過。
這兩年,我特別喜歡安靜地生活,每當這個時候,我心裏就感覺特別堵得慌。有時候,還會心跳加速,特別難受。
或許,在外人眼裏,孩子陪伴在身邊,懂事孝順,是我有福享受不了;可只有我自己心裏清楚,這種陪伴,我真的受不了,不管從身體上,還是從心理上,都讓我無法接受。
年齡大了,只願隨心所欲、歲月靜好。不願照顧誰,也不願再伺候誰,真的是操不起那個心了,很多時候,都能明顯地感覺到~心有餘而力不足!
我覺得,與其這樣住在一起,不如一個人獨居!
有時候,快樂很簡單,那就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僅此而已!
三,小結
案例中蔡女士的兒子和兒媳,明為盡孝,為陪伴父母,不惜住到老人身邊;其實,我覺得,這根本稱不上什麼陪伴,也更談不上什麼孝順。
話説得更直白一點,就是~這不是孝順,而是打着孝順的幌子,名正言順地“啃老”。
真正的孝順,是能理解老人的心中所想,並做到尊重和接納,這才是孝和順真正的含義。
而蔡女士的兒子和兒媳,和母親住到一起,不過是為了有人做飯,有人幹家務,還有人承擔生活開支。
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陪伴呢?
所謂的陪伴,不是無原則地指使老人,幹這幹那,讓老人為自己服務;而是,陪他們説説話、聊聊天,靜下心來,聽一下他們真實的內心感受。
這,才是真正的有陪有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