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太極拳時肩肘、腕、手這樣做,功力必將大增!
初學太極拳要求放鬆,動作要柔和緩慢,柔的前提是放鬆,要做到放鬆就注意練太極拳時,對肩肘、腕、手的姿勢。
對肩肘部位的要求
“沉肩墜肘”是各派太極拳的共同要求。有的也叫“沉肩垂肘”,就是兩肩關節要向外下鬆開,兩肘關節要向下沉墜。沉肩和墜肘是相互聯繫的,只有做到墜肘沉肩,兩臂才能圓滿松活,運動自然。《拳論》説:“轉關在肩,摺疊在腕。”也就是説,解脱擒拿,內勁運動在胸腰。通過肩肘,力達手腕,方能解脱。肩肘關節通順,內勁才能達到指尖。如果肩肘受到障礙,便會影響內勁運用,從而也影響了周身協調。
在練習時,經常要注意兩肩關節的鬆弛,有意識地向外引伸,使勁逐漸拉開下沉;兩時則要有下垂之意,以起到“護肋”的作用。同時還要注意使腋下留有大約一個拳頭的空隙,以利於手臂旋轉自如。肩臂的上下左右旋轉,雖然要求輕靈,但不可漂浮和軟化,處處要力爭圓滿,做到輕而不浮和軟化,處處要力爭到做到輕而不得沉而不值。但是這種功夫必須日久才能達到。
陳鑫説:“肩膊頭骨縫要開。始則不開,不可使之強開。功夫未到自開時,心説已開,究竟未開。必功苦日久,自然能開,方算得開。此處一開,則全胳膊之往來屈伸,如風吹楊柳,天機動盪,潑潑地毫無滯機,皆繫於此。此肱之樞紐,靈動所關,不可不知。”
對腕部的要求
陳式太極拳有豎腕、坐腕、折腕、旋轉腕等多種變化,是隨着動作的需要,協調配合身法而變化的。如摟膝、懶扎衣、單鞭等勢,手掌都應豎腕;掩手肱拳、雲手、當頭炮等勢應直腕;抱頭推山、六封四閉等勢應坐腕;懶扎衣轉六封四閉和高探馬下邊的過渡動作,三換掌等勢,應摺疊腕;六封四閉前邊的過渡動作,倒卷肱轉換動作等勢,應旋轉腕。但是,不論千變萬化,必須結合身法,以中氣運行而變化之。既要使腕部靈活多變,又要使腕部具有一定的柔韌性。決不可為了花哨好看而變為浮漂軟化,失去腕部的勁,這樣在推手時就容易被對方拿住手腕而受制。
對手部的要求
陳式太極拳老架—路很重視手的作用。《拳論》説:“此藝全是以心運手,以手領肘,以肘領身。”“每一舉一動,其運化在身,表現在手。”又有“梢節領(手為梢節),中節隨,根節催”之説,從手型講,主要有掌、拳、勾三種。
1、對掌的要求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的掌是瓦攏掌。要求掌心要虛。但這不是絕對的,在拳式的運動中也會有變化。如在運勁與合勁時,掌心要虛:在開勁與發勁時,掌心就要實。陳氏太極拳老架路的維絲勁有順有逆,在手上的表現也有所不同。如在做逆維絲時,拇指領勁向外按(如六封四團為左右雙逆編),內勁由拇指到食指,到中指,依次貫足指梢:在做順編絲時,小指領勁向裏合(如雲手勢往裏合勁時,皆為順纏,往外開時皆為逆纏),由小指到無名指到中指,一直合於拇指,都是隨着手臂的旋轉依次貫注指肚,也就是力達指梢。只是陳式太極拳老架路在運行中除隨着身法與手臂的旋轉依次貫注指肚外,思想意識與眼神都是貫注於中指。陳鑫説:“中指勁到,餘指勁也到。”
2、對拳的要求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的握拳要求不可太緊。如握太緊會使整個手臂與半側身體肌肉的緊張度增加,呈現僵硬,內勁不能順利達到拳頂。所以拳論有“蓄勢散手,着人成拳”之説。也就是説,在蓄勁時要虛握拳,在發勁着人的一瞬間成拳,力貫拳頂。使勁由足而生,行於腿、主宰於腰,通過肩肘,達到拳頂,周身完整一氣。但注意在發拳時腕部千萬不能軟,拳頂不架能上撩,也不能下載,必須直腕。如腕部軟塌,拳遇實物,就會受傷。
3、對勾的要求
腕裏屈要放鬆,不能形成死彎。如用力死勾,會使腕部與夢臂部僵直,失去靈話,阻礙經氣的循行,勾手可以鍛鍊腕部的旋轉,含有刁手,擒手與解脱擒拿的方法,在套路練習中對勾手的動作意義不可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