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越早注重孩子的情緒教養,娃的人格才越穩定

由 湯生 發佈於 健康

都説孩子的臉六月的天,明明前一秒還在哈哈大笑,可是後一秒卻又崩潰大哭,而讓他們情緒波動的原因,很有可能只是在父母看來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

比如他們搭好的積木倒了,又或者是剛買的棒棒糖掉到了地上,如果孩子總是因為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導致情緒失控,那麼父母就要考慮是不是情緒教養出了問題。

孩子的情緒會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1、父母的情緒

早期教育心理學家曾用

美國心理學家沃克和吉布森

設計首創的視覺懸崖測驗來研究幼兒如何通過觀察媽媽的表面情緒來決定自己下一步的行動。

得出來的結果是孩子會根據父母的情緒作出選擇,父母的情緒就像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情緒反應。

2、環境和需求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來説,如果他們身邊的環境突然出現了改變,比如從熟悉的家裏來到了陌生的幼兒園,那麼就會導致孩子情緒出現波動,短時間內難以適應。

或者孩子的需求沒有被及時發現和滿足,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被關注,所以會用哭鬧等行為表達自己的不滿。

如果孩子的情緒總是起起伏伏,讓人難以琢磨,缺乏情緒教養,也就是控制情緒的能力,那麼必然導致孩子很難獲得成功。

缺乏情緒教養的幾大特徵

1、大腦簡單

因為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善,所以導致了他們的認知能力和行為能力有限,自然也就無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這時如果出現了突發事情,哪怕再小也會讓孩子手足無措,導致他們害怕緊張,不知道如何面對。

比如孩子的棒棒糖掉到地上,大人自然知道可以再買一根,可是孩子的第一反應就是自己沒有糖吃了,所以他們會很傷心失望,甚至用哭表達自己的情緒。

2、感知能力強

孩子都是比較敏感和脆弱的,外界的一點變化都會導致他們的心理同樣出現變化。

因為孩子的感知能力會因為他們的敏感變得非常強,所以哪怕他們前一秒還很開心,但是因為感知能力較強,所以他們的情緒特別容易受到影響。

3、容易被轉移

孩子的情緒來的快去的也快,這是因為外界的一點變化都有可能影響他們的情緒。

所以當孩子處於負面情緒的時候,很多父母習慣性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幫助孩子走出負面情緒,這其實是非常有效的。

因為外界的干擾會讓孩子很快忘了之前的不快,而把注意力更專注於現在的事情。

情緒教養對孩子的影響

台灣知名心理衞生專家楊極東先生之著作

《人生理唸的探索-情緒精神篇》

中説的:情緒是人類行為中最複雜的一面,也是人類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環。

情緒教養能夠讓孩子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他們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自然能夠更好的思考問題;

同時也有利於孩子性格和人格的形成,當孩子在生活中能夠做到自律的時候,他們自然而然的能夠控制自己的人生,依靠自己獲得成功和幸福。

家長應該如何對孩子做到情緒教養?

1、讓孩子瞭解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處於負面情緒的時候,父母應該首先學會認可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知道他們情緒低落是正常的表現,是完全可以得到他人的理解。

同時引導孩子説出自己情緒出現的原因,以及孩子在這樣的情緒中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這樣孩子才能真正的瞭解自己的情緒,而不會覺得有情緒也是不好的行為,從而總是剋制自己的情緒,這樣子很容易使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讓孩子的人生很難擁有幸福。

2、讓孩子盡情的表達情緒

孩子有情緒時,父母要給予他們表達的權利,在這個過程中,儘量引導孩子把他們的內心活動全部表達出來,而不是在中間否定孩子,甚至想要急於的糾正孩子。

因為只有父母願意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孩子才能有安全感和被尊重感。

父母可以嘗試着幫孩子找一些發泄情緒的辦法,比如和孩子一起散步或者拿着枕頭讓孩子盡情的揮拳。

這些不僅能夠幫助孩子釋放不良情緒,而且還能夠拉近與親子之間的距離。

3、重視孩子的情緒

作家劉同曾説過:有些事情一旦被情緒包裹上鎖生鏽,外面的進不來,裏面的也打不開。

所以父母一定要及早發現孩子的情緒,不僅要理解孩子的情緒,認可和孩子的情緒,更要幫助孩子正確的從情緒中走出來,注重對孩子的情緒教育。

拒絕説教拒絕吼罵,幫助孩子找出他們情緒背後的原因,並且和孩子一起去解決。這樣的孩子才會真正樂於接受,作為一個情緒穩定,人格穩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