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疫情的影響,很多人每天都要做的1件事可能就是測體温了。確實,在一定範圍內恆定的體温,是人體生命健康的表現之一。但是從體温可以反映出來的,可不僅僅是人是否生病,也還體現出人的免疫力是否強大。從一些長期跟蹤的日常數據可以發現,即使同樣是屬於健康狀態(指的是沒有明顯病症)的人,恆定體温也是略有差異的,比如有的人會穩定在37.8℃,有的人可能只是穩定在37.5℃,這點區別看起來不大,卻也反映出人體免疫力的差別。
醫學研究發現:人體體温每降低1℃,免疫力下降30%
研究顯示,人的恆定(正常)體温每降低1℃,免疫力就會下降30%以上;體温每升高1℃,免疫力就會提升5~6倍。原理很簡單,因為體温是和基礎代謝率掛鈎的,體温每上升1℃,基礎代謝會提高13%。而體温過低,可能意味着代謝不好,那麼免疫力自然就難以提升上去。
我們人體有大約60萬億個細胞,血液的任務就是向這60萬億個細胞輸送營養和氧氣,並帶走二氧化碳等廢物。血液中的白細胞具有免疫功能,白細胞可以識別體內的異物,並做出相應的免疫應答。體温高時,血流速度快,白細胞就能更加迅速地發現體內異常,把病原體扼殺在搖籃裏。反之,基礎代謝率低,體温下降,血液流速放緩,白細胞的工作效率也隨之變低。慢慢悠悠的白細胞很難在第一時間發現異物,即使發現異物了,也很難迅速召集其他白細胞來消滅異物,導致機體容易感染病毒和細菌,引發疾病。
那麼,如何提高免疫力呢?建議做好這幾件事:
1、做好保暖工作
生活中我們都知道,人一旦受涼,就很容易生病,這也是免疫力不足以對抗外界環境的外在表現。免疫力一旦下降,就會容易得感冒、肺炎、支氣管炎、膽囊炎、膀胱炎等疾病,當然,長期免疫力下降的話,也會更容易得癌症。所以冬季保暖很重要,大家一定不要只顧風度不要温度。
2、加強運動
科學家分析,人類體温在170年間下降了0.4℃,近20年的下降幅度尤其大,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運動。因為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工作逐漸從體力活動轉變為腦力活動,或者是機械化管理,因此坐着的機會會多出很多,也就導致了人的身體活動變得越來越少,各項生理細胞也會變得越來越“懶惰”,進而失去了。
3、少用空調
專家認為,除了肌肉質量下降外,空調導致的出汗困難也是現代人體温下降的一大原因。人們長期在空調屋工作和生活,大腦下丘腦的體温調節中樞失去了接收刺激的機會,久而久之,體温調節中樞將對外界温度不再敏感,從而導致體温降低,免疫力下降。
4、食療提高免疫力
免疫力低下的人,可以有針對性的多補充一些對免疫力有促進作用的營養元素,如植物多糖、蛋白質、微量元素硒、維生素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有針對性地多吃一些富含這種營養素的食物,如蘆筍、各種菇類(尤其是巴西菇)、西紅柿、獼猴桃、捲心菜等,也可以直接服用巴西菇蘆筍液這樣的免疫補充劑,能更高效地利用到食材中的精華物質,從而更快為我們提高免疫力。
巴西菇蘆筍液的主要成分是巴西菇、蘆筍、枸杞子、白果、沙棘,其中巴西菇主要含多糖、蛋白質、脂肪酸、外源凝集素、甾醇、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多種化學成分,無論是對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都有增強作用;蘆筍富含維生素、無機鹽、微量元素(硒、鐵、錳、鋅等)、以及某些特殊的物質,如天門冬酰胺、天門冬氨酸、葉酸、核酸、等,對T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殺傷細胞活性有提升或促進的作用。其他如枸杞子、白果、沙棘,也因其所含的多糖、類胡蘿蔔素、黃酮等營養物質,而對人體能起到一定的提升免疫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