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飯後“搶時間”收拾,扭頭被寶寶的眼神暖化了,再累也值
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職業。有了孩子後,相信大多部分寶媽的生活都變成了這樣:髮型亂成“雞窩”,秀髮掉得如同薅毛,出門等於“搬家”,吃飯好比“打仗”……
很多單身的女性都會問身邊的寶媽:這樣值得嗎?寶媽們無一例外地會回答值得。儘管媽媽們很長時間沒有睡過整夜覺,儘管媽媽們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和時間,即使每天累得腰痠背痛,看到寶寶笑的那一刻,媽媽的勞累就能一掃而光。
寶媽飯後“搶時間”收拾,扭頭被寶寶的眼神暖化了,再累也值
最近,某個視頻平台上一位寶媽的小視頻“火”了。這位全職寶媽像以往一樣打開手機後就開始忙碌地收拾屋子、給寶寶換尿不濕、給寶寶餵奶…
轉眼間到了中午,寶媽把孩子放在兒童餐椅上,慌慌張張的做了自己的午飯——一碗米飯,一盤炒土豆絲。
按照寶寶以往的脾氣,在媽媽吃飯時,她肯定會咿咿呀呀的鬧一會兒,寶媽每次吃飯收拾都會用最短的時間跑着完成。但這次不同,寶媽吃完飯收拾碗筷時,寶寶一聲不吭。她心裏一慌,連忙轉過頭去。
轉頭後她笑了,隨後眼睛濕潤了——寶寶趴在餐椅上正對着她笑,肉乎乎的小腳丫還翹在一起搖擺着,彷彿在説“媽媽你辛苦了!”
網友們的評論也很暖心:“這就是做母親的,不論再苦再累,看到寶寶對自己笑的那一瞬間,就都值了”、“小傢伙太可愛了!我的心都要被暖化了!”、“母子連心,寶寶是不想媽媽太累”…
網友們的評論也很暖心:“這就是做母親的,不論再苦再累,看到寶寶對自己笑的那一瞬間,就都值了”、“小傢伙太可愛了!我的心都要被暖化了!”、“母子連心,寶寶是不想媽媽太累”…
談到母子連心,很多人都會覺得假,畢竟寶寶那麼小,都不會説話,怎麼能心疼大人呢?事實上,母子連心真的存在,寶寶真的會用自己的方式心疼母親。
寶寶的哪些表現是在心疼媽媽呢?
一、常對你笑,看到你哭也會傷心
大部分寶寶在三個月的時候就會“認人”了,這個階段寶寶第一個記得的人就是陪伴他時間最多的媽媽。
在寶寶的世界裏,開心就笑,難過就哭。媽媽逗他的時候,他會用笑容來回應媽媽,希望媽媽也能像他一樣開心,當他看見媽媽哭泣的時候,寶寶的小嘴也會下撇做出哭泣的表情。寶寶們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愛意。
二、早上醒來不哭不鬧,自己靜靜地玩耍
大部分嬰兒在一歲前都會頻繁喝夜奶,很多媽媽每晚只能睡三四個小時,非常辛苦。
這時候,懂得心疼媽媽的寶寶會在清早醒來時自己一聲不吭的玩耍,有時候是好奇地四處張望,有時候是玩自己的小手手…直到媽媽醒來。
這種寶寶知道媽媽每晚餵奶辛苦,是想讓媽媽多睡一會,好好休息呢。
三、喝奶時間短、要求少
很多媽媽都會腰痠背痛,這是由於長期採取一種姿勢餵奶導致的。尤其是對於有些高需求寶寶來説,吃飯不集中精神,經常吃一口玩兩下,或者需要含着媽媽的乳頭去睡,媽媽們為了滿足寶寶的需要,經常會一個姿勢保持40分鐘甚至更長時間,苦不堪言。
而心疼媽媽的寶寶知道媽媽餵奶很累,於是就會努力吃飯,用最快的速度吃飽飽,讓媽媽可以多休息一下。
寶寶雖然不會説話,卻在用這麼多方式努力地愛着媽媽。相信媽媽們知道寶寶對自己的愛時一定會感動不已,更加疼愛寶寶。但疼愛也需要界限,過度溺愛寶寶不僅會讓寶寶失去感恩心,更會形成他們自私、霸道的性格,不利於寶寶的成長。
怎樣利用“母子連心”的愛來幫助寶寶成長?
一、寬嚴並濟
俗話説,“慈母多敗兒”。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能一味的寵溺,而是要寬嚴並濟。
一方面,通過物質上無微不至的照顧和精神上正向的鼓勵讓寶寶感受到媽媽的愛.
另一方面,在寶寶做錯事的時候也要毫不猶豫地指出來,並且幫助他們改正。
這樣嚴寬並濟的方式能讓寶寶明白是非對錯,有利於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
二、儘早鍛鍊孩子的獨立意識
寶媽們總會以“孩子還小”作為理由來無微不至的幫助寶寶,甚至有的孩子五六歲還不會用馬桶、七八歲了還要父母餵飯…這些寶寶都太過於依賴父母。
其實,儘早養成孩子的獨立意識並不是把他們拋向“孤立無援”的“深淵”,而是用正確的教育方式讓他們養成更好的生活習慣,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獨立嘗試的過程中開發他們的大腦,鍛鍊寶寶的大腦發育。
三、和孩子做朋友
母子連心是一種與生俱來的默契,而好朋友之間也存在着一種不可言喻的默契。當這兩種默契“合二為一”的時候,母親和寶寶間的感情就會再一次“昇華”。
因此,媽媽們要學會與寶寶處在同一“階層”,試着從同齡人的角度出發,和寶寶做無話不談的好朋友。當寶寶從心底接納你這個“朋友”時,你會打開教育孩子新世界的“大門”哦!
母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同樣也是危險的,只有用對方法,“母子連心”才會作為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