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前半生,父母一直為了孩子不斷付出,就算是再辛苦也沒什麼。到了後半生,夫妻身體機能衰退,此時已是養老的時候,老夫老妻的生活狀態怎麼樣,還要看兒女是不是孝順。很多人到了晚年才懂得:人與人最主要的差別,就是孩子,實在是太現實了!
王女士和周女士本是初中同學,兩個人的人生道路完全不同,30年後,兩個人意外相見,聊到了各自的人生。
王女士大學畢業後就在家人的介紹下,嫁給了工薪族的丈夫,兩人結婚生子,為了孩子不斷打拼,對孩子很是用心,寧願自己穿地攤貨,也要給孩子穿名牌衣物,並貸款買了個房子,讓孩子結婚居住。
可兒子結婚後,對兒媳婦很是疼愛,每個月賺的錢都不夠花的,還需要王女士他們還房貸。在家庭中,王女士被孩子當成保姆使喚,這讓她很心寒。
周女士畢業後一直忙着奮鬥,扮演着女強人的角色,後來又遇到了志同道合的老公,生下的孩子也非常乖巧懂事。大學後主動要求勤工儉學,不花家裏錢,還經常打電話回家,讓父母別操心。
如今孩子在外面工作,但時不時就會寄上一些補品,這讓周女士很是欣慰,內心也十分開朗,每天都會有規律的生活,氣色也變得好了很多。
可見不同的選擇方式,不同的教育方法,孩子的性格有很大不同,對父母孝順與否也不相同,一切的改變還要看父母如何教育。
歌德曾説過: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那樣。兒女孝敬父母的態度,要像父母當年對待兒時的我們一樣,需要有耐心才行,不應該對父母發脾氣,也不該表面敷衍,要發自內心的孝敬父母。
有一些人看似表面上孝敬父母,將父母接到身邊,可每天對父母的態度很是惡劣,這顯然是“偽孝順”。唯有子女對父母更尊重,父母才會感受兒女的孝敬,才會發自內心的快樂。
如果孩子不懂孝道,那父母該如何引導?
在孩子10歲前是灌輸他們孝道的最好年齡,讓他們懂得“百善孝為先”,讓他們知道“烏鴉反哺”的故事,讓其知道要學會感恩,能孝敬父母。
平日裏可讓孩子多幹一些家務活,讓其感受奉獻帶來的滿足感,引導孩子多為父母分擔家務、排憂解難。相信有了父母的科學引導,他們一定會是孝子,父母老了後也會盡到贍養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