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無能的爸爸,他越喜歡説這些話。他很難有前途!
約翰遜曾説過:“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一般情況下,優秀的家長總會教育出優秀的兒女。一個孩子良好品質的養成,不止需要媽媽的慈愛,更要有爸爸的嚴厲,兩者缺一不可,相輔相成。
而在我國傳統的教育裏,也有“子不教,父之過”的俗語。父親對於孩子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是,生活中我們卻發現,孩子通常只會跟媽媽親近,聽媽媽的話,對於爸爸孩子越大越就會疏遠。
孩子好像並不需要爸爸的陪伴,哪怕孩子以後工作了,每次通電話的時間,也很少會超過5分鐘。試問爸爸和孩子之間,也沒有發生什麼不愉快的事情,為什麼會和孩子疏遠那?
爸爸不妨在平時常説的這幾句話上,找找原因。
1,“一邊玩去,別來煩我”
“男主外,女主內”是大多數家庭的現狀,生活中很多爸爸以工作忙為藉口,與孩子的相處也越來越少,當孩子遇到問題反覆向你請教時,也沒有基本的耐心來給孩子解答。很多時候爸爸的威嚴形象,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溝通減少,問題自然就出現了。
小雪的爸爸工作繁忙,從小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就很少。隨着孩子一天天長大,爸爸更是不知道該如何與孩子溝通,而小雪也覺得爸爸並不關心自己,於是小雪就破罐破摔,整天自暴自棄不務正業。
有一天,小雪在外玩到很晚才回家,擔心女兒的爸爸立刻開始指責她,但父女二人的關係早已疏離,“從小你就沒管過我,現在也沒資格管我。”小雪情緒失控,朝爸爸喊出這句話。
其實應該有點擔心,爸爸也不小,但平時説話不太注意,漸漸疏遠了孩子。即使面對問題,雙方都不願意談,導致事態惡化。在日常生活中溝通並不難。你可以和你的孩子共進晚餐,或者一起出去散步,為兩個人創造更多的時間來更好地瞭解彼此。 2,“你看看別人家孩子,再看看你” 常常拿別人家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進行比較,是爸爸常用的伎倆。其實,這樣不僅不會讓孩子激發鬥志,往往會造成孩子的不自信,難以成大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盲目的比較只會讓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不足上,認為自己處處都不如別人。父母望子成龍可以理解,但是對孩子過度的期盼不僅達不到效果,還可能會給孩子施加無形的壓力。 如今,父母之間的信息傳遞越來越方便,爸爸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成功,就想讓自己的孩子也成為這樣的人。 如果強制讓孩子改變,大致會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父母和孩子發生矛盾,孩子會認為父母的比較毫無道理可言,親子關係日漸冷卻。另一種,看似孩子沒有反抗,內心卻種下了自卑的種子,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陷入惡性循環。 3,“我很忙,去找你媽媽” 研究表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父母分階段管理是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的。隨着孩子的長大, 父親的管理也越來越有必要。此時,媽媽便可留更多的時間交給爸爸。爸爸的嚴肅,反而更容易使孩子改掉錯誤的一面。 爸爸是孩子最堅強穩固的依靠,當孩子向爸爸拋出需求的橄欖枝時,如果總是讓孩子回到媽媽的身邊,拒絕給予孩子爸爸的關懷。對孩子該有的堅強和成長是不利的,不僅不能有助於孩子性格的培養,父子之間親密的關係也得不到融合。 常常錯誤的教育方式,難以教出有出息的孩子,父母和孩子是兩方互補的存在,任何一方都不能鬆懈,才是完整的。父親避免以上幾句話,選擇更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與關懷,孩子更有收穫。